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京韵大鼓
作者:秦 奋 文章来源:天津老年报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7-4-2 8:38:42 文章录入:戏迷知音 责任编辑:戏迷知音

  1943年,骆玉笙在小梨园演出《七星灯》(伴奏刘文友)。

京韵大鼓是曲艺的主要曲种,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最早由流行在河北省部分地区的木板大鼓演变而来,“鼓界大王”刘宝全开拓这个曲种功不可没,他把河北乡音改成北京语调的吐字发音,并借鉴京剧、梆子、石韵、马头调等戏曲、曲艺的唱法,创造了新腔,对京韵大鼓的形式和发展做出卓越的贡献。由于刘宝全嗓音洪亮,音域宽广,形成独具一格的“刘派京韵大鼓”。另外两大流派:白云鹏是“白派京韵大鼓”的创始人,他的演唱多用低腔,俏皮优美;张小轩是“张派京韵大鼓”创始人,他的演唱气力充沛,苍劲宽厚。如果把刘宝全比喻成梅兰芳,那么白云鹏就是程砚秋,而张小轩有些像尚小云。从传承上看,天津的京韵大鼓名家小岚云,表演过许多刘派代表曲目,将刘派的唱腔、功架、眼神、气势发挥到了极致。演唱“刘派京韵”首先要具备一条天赋的好嗓子,自张秋萍退休之后,好像是后继无人了。前不久,青年梅花大鼓演员王喆在天华景戏院举办一场专场演出,台下观众听王喆学唱一段京韵大鼓感叹说:“王喆有这么好的嗓子,没学‘刘派京韵’太可惜了!”白云鹏有亲传弟子阎秋霞,再传弟子赵学义,很好地继承和发扬“白派”艺术,如今的青年演员王莉也深受观众的欢迎。遗憾的是“张派京韵”已经失传了。骆玉笙是继早期京韵三大流派之后,出现的影响深远的又一大流派,“骆派京韵大鼓”。更加难能可贵的是,骆玉笙12岁登台演出,17岁改唱京韵大鼓,在曲艺舞台上演唱近七十年,在71岁高龄一曲《重整河山待后生》(电视剧《四世同堂》主题歌)响遍全国。经骆玉笙大师精心调教的刘春爱,2004年退休前也在曲艺舞台演唱了四十四年,如今每逢有茶馆应约演出也是观众如潮,场场爆满。出类拔萃的青年演员冯欣蕊,少时也得到过骆玉笙大师的真传,如今在学唱和创新上已日臻成熟。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