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戏 |
|
作者:翁进步 文章来源:今晚报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5-9-28 13:40:43 |
|
上世纪30年代末期,天津曲坛上演十样杂耍。内容不仅包括鼓曲和相声,而且有杂技、戏法和魔术。有的前场演曲艺,后场大轴是京剧或梆子和评戏。在城厢东北角大观楼茶社,很长一个时期以“文明戏”演大轴。
“文明戏”是早期的京剧改革。文明戏的剧目都是以清末民初期间民间流传的时事故事为题材。我童年时看过的文明戏不少,剧名和剧情已记忆不清了,只隐约记得有:《宦海潮》、《渔家女》和《锯碗丁》等。剧情大多是抑恶扬善,好人好报,恶人恶报,以大团圆结局。
文明戏以京剧的文武场伴奏,采用京剧的唱腔,对话用京白不用韵白。唱与白三七开,已向话剧方向发展了。
文明戏的剧目不多,大概只有十几出。可是每出戏都分几集,每日只演一集,所以上演一个月也不会重复。为了使戏演得持久和火暴,剧中夹杂不少插科打诨式的笑料,看起来类似现在的喜剧小品。
我记得在表演码头警察检查旅客时,警察见到官吏和富人,又是敬礼又是点头哈腰。当见到贫苦人时,又是勒索又是打骂。当警察见一穿蓝衫夹着布包的旅客时,蛮横地问道:“干什么的?”那人答道:“我是局长!”那警察连忙喊声:“立正,敬礼。”那人如果走去便没戏剧性了,他偏偏画蛇添足地从布包里取出名片,双手递给警察观看。警察走到台口向观众念道:“裁缝局王福贵。”马上给那人一个耳光子。
文明戏里还有许多类似笑料,影射当时社会黑暗。虽然文明戏深受观众欢迎,但终归剧团庞大,包银有限难以维持。到了上世纪40年代,出现了以话剧或笑(喜)剧作为曲艺的大轴。因为演剧者都是前场的曲艺演员,所以双栖演出一举两得。这也是津门曲苑的独特土产。 |
文章录入:戏迷知音 责任编辑:戏迷知音 |
|
上一篇文章: 场内演戏 场外锄奸
下一篇文章: 中国大戏院的非戏曲演出 |
【字体:小 大】【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