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网站首页 | 走进我们 | 梨园动态 | 艺苑芳华 | 粉墨春秋 | 艺林文萃 | 玲珑珍藏 | 精彩影音 | 商务在线 | 应用软件 | 戏迷茶馆 | 

《玲珑珍藏》总目录 珍藏目录下载 资料捐赠交流说明本部免费转录戏曲录象带免费交换光盘

今天是:

 

 

专题栏目
最新热门文章
最新推荐文章
相关内容
红线女捧张火丁场
网戏纪事本末:梨园和
春节七日宴,喜庆闹津
京剧名家演唱周圆满落
郁钧剑:甘为京剧深潭
梨园名家在美获奖
中国文联将举办京剧名
金秋文化活动扮靓津城
您现在的位置: 玲珑戏曲艺术网 >> 梨园动态 >> 艺文论谈 >> 文章正文
京剧愿景         ★★★
京剧愿景
作者:刘琦 文章来源:今晚报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6-7-6 17:02:51

  关心京剧的人都有自己的京剧愿景。我的京剧愿景很简单,只有两点。

  一是希望老戏(传统戏)越演越多,越演越好。有的老戏因自身的原因而被时代的潮水汰去,完全正常,并不足惜。而许多很不错的传统戏多年没人演就很遗憾,就会导致文化的流失。不过近来在这方面有所好转。听说北京的张建国主演了《四进士》,使这出好戏重上舞台,可喜可贺。从电视上还看到李宝春演出的《奇冤报》等戏,既保留原有精华,又有新的创造。过去听说周啸天先生演这出戏时,表现刘世昌中毒腹痛,不是像一般的演法那样从桌面上滚出来,而是从桌后蹿出来。这次李宝春就是用了蹿桌子的高难技巧,而且还表演了许多老生的魂子步,这些都颇有表现力。在电视中还看到上海演出了郑(法祥)派悟空戏《金刀阵》,从脸谱到武打熠熠生辉,使观众耳目一新。好就是好,不分南北。尤其是不久前又看了天津京剧院实验京剧团演出的《银屏公主》,更令人为之振奋。演出那天全场座无虚席,剧场气氛之佳使我好像又回到“文革”前看那些大演员演出时的情景,时而掌声如潮,有时又静如空谷。这是台上台下高度和谐,共同营造的一种极其宝贵的艺术氛围。它真实而不勉强,热烈而不喧嚣。这出戏在杨荣环先生演出本的基础上,这次又有了新的改进。杨荣环先生在天之灵看到这出戏继承得这么好,一定备感欣慰。如果说近年流传舞台的传统戏尚有150出的话,那么有待挖掘,使之重新登台亮相的传统戏我想至少也不低于这个数字吧。

  二是希望新戏不要与老戏脱节,宁可少些,但要好些。新戏往往立不住,这已是一个不争的事实。不过,为什么立不住?看法则不一致。有的看法甚至认为新戏之所以不“叫座儿”是因为观众水平低。这好比是说,我的菜做得色香味俱佳,你不爱吃,就说明你味觉异常;如果是只有少数人不爱吃这样解释是可以的,如果是大多数人都不爱吃,这种解释就显得可笑了。其实新戏的问题还是出在新戏与老戏的关系上。这也就是说编演新戏也要遵循固有的基本艺术规律,在吃透传统艺术精华的基础上更创出新的东西。如果总想绕过老戏的传统,别寻捷径,就会形成这样的局面:老戏不是讲究“字正腔圆”吗?我就搞允许倒字的歌曲化;老戏以人为主、基本不设景,我就搞舞美豪华化,场面宏大,布景华丽;老戏的人物造型是以虚为实,我就搞人物造型的写实化;老戏中的武功技巧力求简洁,以一当十,我就搞武功技巧的廉价多给,任意堆砌。这种创新其实是某种意义的退化,而不是破纪录式的真正的创新。《杜鹃山》的“大火熊熊”、“家住安源”,《六号门》的“卖子”等流传至今,人们还爱听爱唱,这样成功的经验应该总结。说到底,恐怕还是因为它们没有与老戏脱节,而且又都做到了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否则包装虽新颖,艺术主体的含金量却不足,则难免成为昙花和泡沫,保留不下来,这样“多”也就等于“少”。所以说排新戏的关键不在量,而在质,在于把“新”与“好”统一起来。

  总之,我的京剧愿景就是一幅老戏得发扬,新戏立得住,老戏与新戏在艺术上血脉相连,互相促进,台上与台下皆大欢喜的景象。“不薄今人爱古人”,这是杜甫的名句。对于好的传统剧目和好的新编剧目,我想也应持这样的态度。即凡是得到观众认可和欢迎的戏,不论新老,都应爱之重之,如此而已。

文章录入:戏迷知音    责任编辑:戏迷知音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字体: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站长 友情链接 版权申明 管理登录 | 

    网络名称:玲珑戏曲艺术网 制作维护:玲珑电脑工作室 站长电话: 13072009574
    投稿信箱:[email protected]    站长QQ:9082114   MSN:[email protected] 
    版权公有 允许注明作者转载                      津ICP备060001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