救天津濒危曲种 西城板收女弟子 |
|
作者:尹鹏兰飞 文章来源:城市快报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6-10-22 9:11:11 |
|
天津是举国闻名的曲艺发祥地,独特的地理环境和悠久的海河文化孕育和培养了一代代优秀的曲艺演员、创作人才、热爱欣赏曲艺的观众。然而,令人难以置信的是,久负盛名的曲艺之乡,目前,却有一些曲种后继乏人,面临流派失传的境地。那些曲艺流派的传人也大多到了风烛残年,垂垂老矣,可是他们却没有收到一个弟子,眼看着这么珍贵的曲种走入一个尴尬的境地,他们只能无奈、伤感、凄凉…… 如今,天津有许多种地方曲艺濒临灭绝。这些“濒危曲艺戏曲”何去何从?是在市场的大潮中被无情地淘汰掉,还是应该作为文化瑰宝被保护起来?它们在保护中如何得到发展和振兴?人们陷入了深深地思考之中……
本组撰文 实习记者尹鹏
本组摄影 记者兰飞/城市快报
濒危曲种保护
民间力不从心
天津作为曲艺之乡久负盛名,津门老百姓为了振兴曲艺还专门创办了专业曲艺杂志——《津门曲坛》。这是一本非盈利性的民办刊物,杂志社的成员都是志愿者。当初创办杂志的几个人都是常在茶馆赏曲的曲迷,他们自愿出资出力,为振兴曲艺走到了一起。
《津门曲坛》杂志主编王小军说:“大家不为名,也不为利,都是怀着‘为曲艺做点事’的信念办杂志。”两年半共出版了十期,受到曲迷们的称赞欢迎。同时,《津门曲坛》杂志社为弘扬曲艺和挽救濒危曲种做了大量工作,他们组织专家讲座,普及曲艺知识;组织濒危曲种展演;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专场演出。此外,一些企业家、艺术家也在为保护濒危曲种不懈努力,今年76岁的肖作如是一位曲作家,退休十几年来,他坚持到小学、大学讲课,不少大学聘请他为客座教授。
多年来,民间为保护地方曲艺做出了不小的努力,但是力度似乎远远不够,曲艺还在一步一步走向濒危境地。
不管曲艺好不好听
得先让后代听明白
我国有着极为丰富的民间文化艺术,如何保护这些民间文化艺术,使之得到可持续性发展,如何使传统文艺能够重新走出一片新天地,是需要人们认真思考的问题。
天津市曲协秘书长王永良对濒危曲种一直很关注,时常抽时间去看望这些老艺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天津曲艺是宝贵的文化遗产,面临目前这种状况,还是要先采取措施保护,然后再考虑其发展。越是地方的,越是有个性的,也越是有价值的。也正因为其稀少,才应当倍加保护,派年轻演员跟老艺人学艺目的是为了保护下来,不管好不好听,首先要保证它不失传,让后代明白,西城板等曲种到底是怎么一回事。 |
文章录入:戏迷知音 责任编辑:戏迷知音 |
|
上一篇文章: 中国大戏院七十年(下)
下一篇文章: 津最老说书艺人告别舞台 郭德纲曾“拜师学艺” |
【字体:小 大】【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