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网站首页 | 走进我们 | 梨园动态 | 艺苑芳华 | 粉墨春秋 | 艺林文萃 | 玲珑珍藏 | 精彩影音 | 商务在线 | 应用软件 | 戏迷茶馆 | 

《玲珑珍藏》总目录 珍藏目录下载 资料捐赠交流说明本部免费转录戏曲录象带免费交换光盘

今天是:

 

 

专题栏目
最新热门文章
最新推荐文章
相关内容
世家三代皆名伶 祖父
余叔岩的一组珍贵舞台
江青去后,现代戏舞台
反串戏
大罗天与“大罗天”补
一个真实的杨三姐
演出后的随笔
给古老戏曲增添时尚元
您现在的位置: 玲珑戏曲艺术网 >> 艺林文萃 >> 戏苑缤纷 >> 文章正文
[组图]尽现梨园好风光         ★★★
尽现梨园好风光
作者:记者 周莲… 文章来源:天津日报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6-10-22 9:14:22


张君秋和他的十个女弟子在中国大戏院演出前留影





中国大戏院70年庆祝演出名家荟萃



  诞生于名家成长于辉煌   大戏院定位唱“大戏”

  已有600年历史的天津,独特的地理位置、水陆两畅的交通,使它在历史上不仅工商业先于全国发展,民族文化艺术也在这里争芳斗艳。史料记载二十世纪初,天津市已有相当浓郁的文化氛围,无论是民间曲艺还是西洋话剧,无论是地方戏还是“大戏”(即京剧),都有一大批观众。那时天津大大小小的戏园子有几百家,南市一地就占上百家。正因为如此,天津当时被定位既是全国的工商“码头”,也是各类艺术演出的“码头”。一些老艺术家曾这样说,不到天津“码头”站住脚,不敢说入了“流”。不过,那时天津虽然有一流的鉴赏水平和氛围,有一流的精通酷爱戏曲的观众,但却没有一流的戏院。难怪1934年周信芳先生到天津巡演,在与天津商界名流中的戏迷一起进餐时,感慨万千又不失委婉地表示,天津乃商贾云集之重镇,名家荟萃 ,文风古远,但没有一座像样的大型剧场,实为憾事。他还说,如果天津有好的戏院,自己会经常到津门献艺。此时此刻,说者有意听者有心,中国大戏院的创建悄然孕育。

  席散之后,当时被称为“天津八大家”之一、开办惠中饭店等买卖的孟少臣先生最为心动,立即主动牵头呼吁工商界人士,为天津创建一所全国最高规格的戏院集资。孟少臣的提议得到了积极响应,工商界人士纷纷慷慨捐资。就这样在短短的时间里,孟少臣募集到了50余万银元,并向社会公开出售股票。见天津工商业如此支持民族艺术的发展,全国京剧界深受感动,马连良、周信芳、姜妙春、尚绮霞等大师名家,也立即用参股方式参与投资,他们表示钱不在多少,在于我们以此感谢天津工商业的义举,他们这种扶持民族艺术的精神,也是对我们的支持和理解。与此同时,他们还表示一旦天津的中国大戏院落成,他们将陆续进津演出,让中国大戏院成为中国名符其实的“大戏”舞台。

  大师们口中的所谓“大戏”,当时指的就是京戏。因为在中国的民族戏剧中,只有京戏取徽剧、河北梆子、川剧等多剧种之优为一体,而且只京戏有生、旦、净、末、丑的全部行当,只京戏能够演绎大型历史故事,刻画重要历史人物。所以,京戏内容丰富深厚、表演技巧精湛多变、服装脸谱生动典型,所以当之无愧地被百姓和艺术界称之为“大戏”。一般“大戏”要由大师们唱,而且“大戏”还要到大院子里唱。那时,社会上百姓已有共识,看别的演出可以脚趿拉鞋手捧茶壶,看“大戏”则必须衣冠整齐、正襟危坐,尤其是看大师级的“大戏”,心中那份庄重和敬畏会油然而生。

  在筹建过程中,最令人感动的是曾任国民政府外交部长、巴黎和会首席谈判代表顾维均先生闻此讯后,立即表示这是一件好事,天津应该有一座像样的戏院。于是,他自愿出让自己名下当时法租界二十号路(即现哈尔滨道天增里旁)上共2700平方米的地皮,做中国大戏院的基地。当然,工商界人士筹建中国大戏院的事情,也得到了时任市长张自忠先生的支持,张先生是闻名中外的抗日爱国将军,他酷爱民族艺术尤其青睐京剧。所以,他表示当中国大戏院落成时,愿亲自为其剪彩。

  据了解,中国大戏院始建于1934年,两年后竣工。在两年的建设中,孟少臣先生像对自己的孩子那样倾注关怀也像看待自己的子女那样期望长大。然而,9月19日,当中国大戏院落成那天,孟先生却因过分忙碌突然失声,主持庆典的活动只能交给马连良先生。有人发现那天孟少臣虽然说不出一句话,但他一次次悄悄抹泪,足以说明他的内心有多么激动。

  英、瑞、法三国公司设计承建

  美国首代奥的斯电梯进院安装

  既然明确定位建全国一流、华北第一、只能唱“大戏”的院子,那么设计的严谨、施工的严格是第一位的。

  当时筹建者们考察了多家建筑设计公司和建筑施工公司,最后确定把中国大戏院的设计交给法国乐利建筑工程公司的瑞士工程师洛普(LOUP)和英国工程师扬(B·C·YOUNG),施工也由乐利工程公司承担。在确定中国大戏院的外形时,中外双方反复切磋讨论,确定的原则是内部功能优良、设备完善、布局合理;外部虽然不是中国传统的风格,但也不能完全西化,而是要体现中西合璧的现代特性,戏院的外檐立面采用朴素简洁的设计,只局部加以装饰,以求与当时已经建成的劝业场、渤海大楼、惠中饭店、交通饭店等天津标志性建筑协调呼应。本着这样的构想,如今我们仍可以看到中国大戏院其外貌风格,被设计为既有西方建筑高大简洁的特点,又有中式建筑含蓄严谨的传统,两者完美的融合,即使今天看来也不会落伍。

  中国大戏院建筑局部五层,采用大跨度钢架穹顶结构,场内没有一根立柱。观众席分为三层,共有2380个座位;舞台台口为弧形,美观而实用,台顶安装了电动升降布景吊杠,台下设有乐池;附属设施有贵宾包厢、休息室、化妆室。除此之外,中国大戏院还建有露天电影、舞池及室内电影厅,以使中国大戏院达到多品位、多功能的效果。其中当时最令人感兴趣的是,孟少臣主张投巨资在中国大戏院内安装美国奥的斯电梯。要知道奥的斯电梯当时不仅在天津少有,即使全国也鲜见,因此奥的斯电梯也成了中国大戏院落成后的“一景”,前来参观和乘坐的人络绎不绝。当然,孟先生没有想到,他当时的这一选择会给中国大戏院留下一处被今人称为“文物”的设备,引得美国奥的斯公司三番五次来人协商以新换旧。他们说这是奥的斯第一代产品,历经70年的连续运行不损不坏,足以放到企业的博物馆去炫耀,同时也具有文物收藏价值。美国人的这一要求当然得不到满足,因为从某种角度讲当年奥的斯只是单纯的电梯,但如今的电梯已成了中国大戏院生命的一部分,电梯里不知留下了多少大师的足迹,记录了多少感人的故事,它也许可以见证奥的斯的质量,但它更见证的是民族艺术在中国大戏院的灿烂与辉煌。

  70年的风雨历程,中国大戏院虽然经过几次维修,但其主体建筑仍然坚固完好。1976年唐山大地震波及天津,在地震中天津的许多建筑受到严重损坏,但中国大戏院只“外皮”受伤筋骨未损。中国大戏院的老同志说,当时他们不敢相信那么大的地震,院子会没什么大损伤,但事实是它确实坚固。他们说经专业部门鉴定,中国大戏院只是局部出现砖缝开裂,主体结构没有损坏,修缮后可以安全使用。说到中国大戏院的建筑质量,现任经理万里更是感慨,他说现在中国大戏院主体钢架上的防锈漆依然光亮如新,没有一片脱落。如果当初中国大戏院建的是“豆腐渣工程”,今天观众也就无法再在这里感悟京剧圣殿的氛围了。

  如今,已建成70年的中国大戏院,其价值不仅在于对民族艺术所做的贡献,就其建筑本身也足以达到“文物保护”的水准。所以,中国大戏院现已被列为天津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大戏院“身价”不掉

  引来大师你唱罢我登场

  为庆祝中国大戏院落成70周年,京剧大师梅兰芳先生之子、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梅葆玖先生写来贺词:天津中国大戏院70大寿对我们京剧界来说是一件大事。我们行内历来都道天津这个码头不好唱,其原因是天津观众多,懂戏,鉴赏能力强,反应强烈。从专业角度来说,这个窗口体现了中国京剧的真正水准。在我孩童时期,就听父辈们说起天津中国大戏院演出的种种趣闻,必须“格外认真”……

  的确,正如梅葆玖先生所言,对许多人来说中国大戏院里似乎隐藏着某种标准,也像是高悬着衡量演员艺术水准的试金石,没有“真玩意儿”的演员只能对它敬而远之。据说,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赵艳侠曾对别人说,当年尽管自己已唱了多年的戏,但第一次登上中国大戏院舞台时,心里仍然非常紧张。梅葆玖先生回忆父亲第一次来中国大戏院演出时说:中国大戏院落成时,正是父亲艺术最辉煌时期,梅派风格正在形成,接受着戏迷观众的鉴定和考核,中国大戏院可以说是全国第一考场。梅剧团是中国大戏院落成后一个月,即1936年10月17日亮相的,在这里他们一连唱了25场,场场都是大戏,场场都有当红的演员,头一天大轴戏是杨小楼、梅兰芳的《长坂坡》,压轴戏是梅兰芳、马连良的《汾河湾》。通过梅葆玖先生的这番回顾,可以看出当年梅兰芳先生在中国大戏院的演出何等认真,也可以看出当年像梅兰芳、马连良等这些大师何等关心支持中国大戏院的发展。

  从某种角度讲,大师们的表率作用,潜移默化地给中国大戏院定下了艺术标准。通过中国大戏院的演出档案,人们可以了解到当年活跃在中国大戏院舞台的,用当今时髦的话说都是中国京剧界的“大腕儿”:1936年9月19日来演出的是马连良,1937年4月来的是周信芳,1938年李少春在这里首演《新天河配》,1939年宋德珠在此演出,1940年言慧珠、金少山与天津观众见面……他们的光顾,使中国大戏院成为华北地区当时首屈一指的大型戏曲演出场所,经常名角会聚、好戏连台。据资料记载,当时除中国京剧界的“四大名旦”、“四小名旦”、“四大须生”等各派名家,把中国大戏院当成重要舞台外,全国的戏曲名流也把中国大戏院看成必到之地,如有“评剧皇后”之称的白玉霜,名家刘翠霞、新凤霞,河北梆子名家金宝环、银达子,“豫剧皇后”马金凤,以及越剧、川剧、晋剧、汉剧、吕剧等多剧种的名家,均在这里留下自己的足迹。难怪观众们进中国大戏院时都有一种“虔诚”心理,因为听一出大师们的戏,就相当于是接受一次民族艺术的洗礼。

  不过,中国大戏院虽然一直是大师们展示艺术的舞台,但几十年来它也培养、捧红了一代代京剧事业的后起之秀。在京剧界人们都知道这样一个“故事”:京剧大师李宗艺原为中国大戏院的服务生,当时由于酷爱京剧,又有与梅兰芳、金少山、程砚秋等大师们接触听戏的机会,所以他由服务生变成了“戏迷”,又由“戏迷”变成了专业演员,最后成了被人们公认的京戏大师。有了大师的父亲,李宗艺的儿子李光、李新也痴迷于京戏艺术,如今成为国内著名的京剧艺术表演家。除此之外,京剧界至今还流传着这样一句话“中国(大戏院)唱红,唱红中国”,意思是只有在中国大戏院唱红的演员,才能唱红全国。中国大戏院唱红了多少演员呢?没人说得清,但全国京剧界知名的演员,无一例外登过中国大戏院的舞台,而且都曾有过由紧张担心到从容自如,由严谨认真到入戏忘我的过程,赵艳侠先生如此,叶少兰、邓沐纬、孟广禄、李世济、孙毓敏、康万生、李维康等一批至今活跃在中国京剧艺术舞台的表演艺术家们,人人心里都有一段对中国大戏院的真情记忆。有人说,天津青年京剧团之所以齐刷刷地涌现出一批优秀京剧人才,中国大戏院功不可没,是这个舞台既给了他们艺术灵感,又锻炼了他们的表演自信。

  中国三大“空中剧院”之一

  年上演优秀剧目260场

  在人们的意念中,任何一处曾经辉煌的建筑,如果历经了70年风雨历程,黯然失色是必然的。但中国大戏院却是例外,它被京剧艺术源源不断地滋润,70年来始终熠熠生辉。据万里经理介绍,如今中国大戏院仍然恪守建院以来的原则,严把演出内容质量关。这些年经常有一些拼台走穴的演出想借中国大戏院赚钱,也有一些低俗的节目内容愿以高价租中国大戏院展示,但都被他们拒之门外。万经理说,中国大戏院是有传统有风格的戏院,只能接纳各类优秀民族艺术的演出。这些年,中国大戏院先后承接了“第一届全国戏曲艺术观摩汇报演出华北地区汇演”、首届“中国京剧艺术节”、“中国民族戏曲优秀剧目大汇演”、“纪念梅兰芳先生诞辰”、“全国京剧青年团队新剧目汇演”、全国“新苗奖”少儿京剧邀请赛等等。除此之外,中国大戏院还与上海逸夫剧院、北京长安大戏院一起,被中央电视台戏曲频道选定为“空中戏院”,为振兴京剧艺术、繁荣民族文化贡献力量。

  据介绍,现在中国大戏院每年以京剧为主的各类高质量高档次的演出,达260场之多,群众对演出质量的满意度一直很高。和平区一位戏迷告诉记者,他年年至少到中国大戏院看十多场戏,看完上场等下场,他知道敢上中国大戏院舞台的,都是正经正宗的好戏,不看太遗憾了。市评剧票友协会的会长,是一位老评戏迷。老太太一辈子爱评戏懂评戏。前不久,她代表天津评戏迷们把中国评剧院的艺术家们请到了中国大戏院,让评剧艺术家复演了现代评剧《金沙江畔》。她对记者说:请评剧院的艺术家们到中国大戏院演出一点不难。为嘛?说到底人家认中国大戏院,知道在中国大戏院演出社会效益比经济效益重要。的确,也许中国大戏院比不上现代豪华剧场的华丽气派,但这里所具有的艺术氛围、文化积淀却是任何剧场无法比拟的。这就是中国大戏院的骄傲。

  如今,中国大戏院为满足观众的需要已进行了多次修缮与改造,2000年市政府在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和热情配合下,投巨资对中国大戏院进行了大规模基础性改造,改善了戏院演出环境,观众大厅、贵宾厅、化妆室、戏院外檐进行了重新装修,供暖、空调、灯光设备等条件都已达到所需水平。特别是舞台灯光、音响、机械控制系统的技术能力,达到国内先进标准,从而为中国大戏院再续辉煌奠定了基础。


历史足迹

  被艺术家与戏迷们称为国戏“金色大厅”的中国大戏院,今年迎来了自己的70华诞。为庆祝这个有纪念意义的日子,为告慰曾为中国大戏院倾注心血的艺术家及各界人士,四壁挂满大师们剧照、前厅高悬红灯笼的中国大戏院,从今年4月1日起至今,一直连续进行纪念主题演出。

  70年前的9月19日,是中国大戏院正式落成的日子,那天京剧大师马连良先生主持开幕典礼,时任天津市市长、抗日名将张自忠将军亲自为它剪彩,全国各界名流及戏迷会集于此,全市百姓为之欢呼。人们还记得,那天姜妙香、李洪福、刘连荣、茹富蕙等名家,与马连良先生一起联合揭幕首演。心情格外高兴的马连良先生,还加演了一个一生仅演了这一次的段子《跳加官》。按惯例《跳加官》是农历破(初)五那天才唱的图吉利的戏,戏中的财神最后把一个用金纸糊成的大元宝抛给观众。马连良先生在落成庆典上演出这个节目,可谓情真意切,用心良苦,当他把手中的元宝抛给站在台口的孟少臣时,全场顿时响起热烈的掌声……

  70年弹指一挥间,如今许多可敬可爱的大师们相继离世,但中国大戏院不会忘记他们为民族艺术的发展所创下的丰功伟绩,也不会忘记他们为创建中国大戏院所付出的心血。因为他们的精神与灵魂已深嵌在中国大戏院的每一个角落……

文章录入:戏迷知音    责任编辑:戏迷知音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字体: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站长 友情链接 版权申明 管理登录 | 

    网络名称:玲珑戏曲艺术网 制作维护:玲珑电脑工作室 站长电话: 13072009574
    投稿信箱:[email protected]    站长QQ:9082114   MSN:[email protected] 
    版权公有 允许注明作者转载                      津ICP备060001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