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3年,侯宝林率北京曲艺三团在津大观园日夜两场演出相声专场。当时,任市文化局秘书长的作家何迟,在观众席上连续听过侯与郭启儒合演的《婚姻与迷信》、《杜鲁门画相》、《戏剧与方言》等节目后,曾聚叙研艺,赞其语言简练,机趣盎然,开一代新风。并就侯整理传统节目《改行》、《戏剧杂谈》、《六十整寿》的经验,论及相声创作与生活的联系及对传统节目的估价,和台风、气质、应用技巧的出新问题。何迟诚邀侯返津归属天津曲艺工作团或参与组建春天喜剧团。侯与夫人王亚兰权衡利弊后,决定在京参加国家艺术团体,谢辞了何公的美意。
当时,北京曲艺三团不断在津新中央、新声等剧场演出,因侯宝林担纲“攒底”,要求提高票价。经方纪、何迟等同志议定,前排是4角。天津河北梆子剧团、评剧团演出的最高票价是0.49元,需有如韩俊卿、银达子、鲜灵霞、新翠霞这样的名演员主演。而侯宝林领衔演出成绩极佳,电影《方珍珠》上映后侯宝林声望更隆,他演出的票价则为4角钱。
一次,何迟在新中央戏院听罢侯郭合演的《空城计》后,到后台道乏,言及对京剧“站门儿”的规范,并直告“语言出新很好,只是不可炫耀名词,追求文字趣味,要保持相声艺术的口语特点……”原来侯在演出中有“把门的很理智地不让我进去看戏,我一想:他这个人哪!重理智而不重感情!”等语言,侯当即做了修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