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9日),天津评剧院打造的评剧《赵锦棠》在京召开研讨会。来自京津两地的戏曲理论家认为,《赵锦棠》是天津多年来秉承精品意识、打造精品剧目所取得的又一骄人成绩。总结《赵锦棠》的成功,将有助于探索如何遵循市场和艺术规律,振兴戏曲艺术——
刚刚结束“全国地方戏精粹展演”两场演出的天津评剧院《赵锦棠》剧组,昨天上午参加由文化部艺术司艺术研究处召开的评剧《赵锦棠》研讨会,结合该剧的成功之路,探索当下戏曲艺术发展走向。
京津两地的专家、学者热议:评剧《赵锦棠》在剧目改编上既敬畏传统,又适应时代的文化取向和审美取向,坚持走大众精品剧目之路,是天津多年来秉承精品意识、打造精品剧目所取得的又一骄人成绩。来自京津两地的戏曲理论家刘连群、徐培成、黄在敏、张蕴和等,以及《赵锦棠》主创人员蒋连升、谷奎林、曾昭娟、剧文林等参加研讨。
在尊重传统的基础上,打造时代精品
评剧《赵锦棠》是根据花派代表剧目《朱痕记》重新整理改编而成,与会专家们纷纷表示,该剧无论在剧本改编,还是舞美、灯光、服饰等设计上,都在尊重传统、保留精华的前提下,本着适应时代发展、满足大众的文化取向和审美取向去改编,从而获得更高的艺术展现。由传统剧目改编的评剧《赵锦棠》在保留原有人物、情节的基础上,对剧本进行简化、凝练,但又做到了简而出新,简而生韵。该剧依附意义深远的传统作品,更注重突出对剧中人物的塑造和因性格而引起的戏剧冲突,而通过家庭矛盾和家族伦理表达出作品的主题,使这个戏得到了提升,夫妻和睦、子媳孝道、为人诚信等传统道德观遗存丰富,让全剧充满正能量。同时,演员们精彩的表演以及导演独具匠心的安排,美轮美奂的舞美灯光设计,从形式和感官上都增加了该剧的时代感、时尚感。
《赵锦棠》的成功,提供了一个良好范例
专家们提到,《赵锦棠》的成功,强化了一个令人常常思考的问题:戏曲艺术想生存能靠怜悯吗?不行,它需要竞争,戏曲团队要提高竞争力,得显示出不可替代的魅力,途径就是艺术精品化。戏曲艺术的高水平传承,百日集训选经典选人才,高水平传承就是把前人积累的经验、精华传承下来,但是它不排斥创新,因为高水平传承是伴随着创新的,必须抓精品,适应现代多元化需要,提高竞争力。《赵锦棠》的成功,提供了一个良好范例,优秀的剧本、高水平的表演团队相得益彰,根据传统剧目改编的剧本,主题立意俱已升华,导演和表演者依据自己过硬的实力,进行精美的二度创作,特别是领衔主演曾昭娟在身体带伤的状况下,依然秉持艺无止境、虚心求师学艺的态度,以对评剧艺术的挚爱之情和多年锤炼的艺术定力,将京剧、昆曲艺术巧妙地融进评剧表演艺术,值得推崇。
遵循市场规律和艺术规律,天津闯出了一条新路
与会者认为,此次评剧院《赵锦棠》的成功,是天津多年来追求精品艺术的代表作品之一,这是一条很好的道路,它没有盲目地跟风和标新立异,而是尊重市场规律和艺术规律去挖掘整理,希望天津闯出的这条路,能提供给同行交流。大家认为,天津评剧院走的是一条扎扎实实的路子:在演员方面,带好队伍,培养青年,呈现整体和谐、良好发展的态势;剧本方面,高度注重一度创作的剧本,反复整理,二度创作上严把舞台呈现,延请名家精心教授,每一个环节都一丝不苟;在艺术追求上,既有发展规划,又有十年磨一剑的踏实心态,反复修改,精心打磨,生产一批,谋划一批,推出一批,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天津市戏曲作品连获各种国家级大奖的真实原因。天津连续出精品不是偶然的,总结《赵锦棠》的成功之路,是为戏曲艺术更好地发展提供一些规律性的经验,以使当今戏曲艺术服务时代,服务大众,不断取得更大成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