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玉磬从艺几十年来始终保持着真诚、谦和、无私、敬业,艺术上永无止境地追求和创新,同时她又毫无保留地把自己的经验和所学传授给后学者。上世纪80年代以来,她先后收下北京的曹友良、沧州的巴玉岭、 石家庄的刘小俊、任丘的陈春以及天津的马惠君、张敏、李淑英、陈秀兰等多名中青年演员为徒,把自己在长期演出实践中的宝贵经验传授给他们。其中王玉磬倾注心血最多,如今在舞台上最为活跃的,是目前在天津河北梆子剧院担任领衔主演的陈春。45岁的陈春现已是中国戏剧梅花奖得主、天津戏剧家协会副主席。
1985年,王玉磬赴任丘演出,机缘巧合下,认识了和自己既是同乡又是同姓(王玉磬原名陈国贤)的学生陈春,觉得她基本功扎实,各方面条件都很优秀。而当时王玉磬已年过花甲,正有意寻找一位能接任自己的青年河北梆子演员,经过多方协调帮助,仅一周左右的时间,便收下了这位她看重的爱徒。
此后师徒二人便开始了20余年的教、学生活。当时王玉磬不顾舟车劳顿,每次教陈春都是从天津赶到任丘,教起戏来一住就是一个月。为了传授自己的看家技艺,她对爱徒严格要求,有时一时情急,也难免举起手里的马鞭,打上徒弟几下。她对艺术的力求完美,对学生的器重和良苦用心,至今令陈春难忘。
王玉磬《太白醉写》 《赵氏孤儿》剧照
几年前,王玉磬为爱徒陈春复排《南北合》,为了使剧情更加紧凑,情节更加合理,王玉磬花费心思,创编了新的唱腔,在保留原来精华唱段的基础上,又为徒弟量身定做了符合她表演风格的唱腔和身段,加了很多甩发的舞台动作,增加了戏剧的演出难度和观赏程度。从而更加满足观众的需要。
说到师生情意,陈春感慨良多。在她看来,师父视她如同己出。多年前陈春的评选梅花奖专场演出,师父为她量身选定戏码,并在唱腔和身段等方面根据她自身条件的优势,为她融入了新的艺术元素,使之更有艺术感染力和吸引力。而在演出当晚,年事已高的师父不能亲自到场观看,却给了她一份意想不到的惊喜——专程派人送去了一封亲笔信说:“我身体不好,不能亲自到场看陈春的演出,希望各位领导、专家、评委和观众能够多帮助,指导我的这位学生,衷心感谢大家!”忆及此,陈春不禁泪流满面。
陈春还介绍说:“老师对我实在是太好了。当年我在任丘,老师带着琴师高继璞去给我说戏,我记得特别清楚,说的第一出戏就是她最拿手的《辕门斩子》。当时老师63岁,身体还算好,逐字逐句为我示范,我的口型打不开,她就用勺子撬开我的口腔。当达不到老师要求的时候,我急得哭了,老师也非常着急。后来,经过慢慢训练和老师的帮助,终于攻克了难关。我从任丘来到天津后,几乎一周五天都在老师家里,老师不厌其烦地把自己的生平所学一一传授给我。后来老师身体不好了,住院的时候,老师的气管就已经切开了,她已经不能说话了。但是当我问老师是否想我的时候,她还是吃力地张开口,通过口型我知道她在说‘想’字。看着老师的病痛,我十分难过,当时我强忍住内心的悲痛,让老师不要着急,过些天一起回家过年。不想,那竟是我和老师说的最后一句话,那次见面竟是我和老师的诀别。”
上世纪六十年代出演现代戏
陈春还介绍说,王玉磬老师生前也十分重视对河北梆子后备接班人的挖掘和培养工作。几年前,她向天津市艺术学校领导建议,希望能招收专业学习河北梆子剧种的学生,得到了中央领导同志的赞许和支持。经过多方努力,得以首开该专业。王玉磬此后时常到校看望这些孩子,并教授相关专业课程。如今7年已过,从这个班里已经走出了第一届河北梆子专业的毕业生。在王玉磬心中,“舞台高于一切,艺术相伴终生”就是她得以在这条艰难的艺术道路上无悔前进的座右铭。
在《苏武牧羊》中饰演苏武 王玉磬在家中授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