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1年4月26日出版的第十七期《北京戏剧报》 ,第三版上登载着《余叔岩半张唱片的来历》和《戏曲演员的艺名》两篇文章。其中各有一些事实和提法值得更正和商榷,现在一并谈谈。
余叔岩在“倒仓”前以“小小余三胜”艺名红遍京津(已经成了名),当时由倍克公司(后来的“蓓开”公司即袭用倍克旧名,惟译文不同)录制了两张半唱片,即《空城计》、《李陵碑》各一张,《打渔杀家》半张。这是余氏以“童伶”身份来唱的,所唱的腔调属老余派(即余三胜一派),与谭派唱法迥异,《李陵碑》的唱段连唱词都与后来谭派所唱不同。这两张半唱片并非“没有普遍发行”,余叔岩也并未因“质量欠佳”而“‘成名’后想要收回”。其所以流传不广,是由于这个唱片公司后来倒闭了。余氏晚年自己想物色这几张唱片都未能找到。这几张唱片还有个缺点,即把“小小余三胜”误写成“小余三胜”,但内容确为余氏十几岁时所唱。文化部戏曲研究所资料室藏有此数片,可以查证。
余叔岩因自己不满意而想废去不让发行的是一九三一年由长城公司录制的《打渔杀家》,至今这张唱片上面还有底片作废时被轧损的痕迹。但当时唱片公司因付出代价太大,便挽友情商,要求发行。最后公司又补给余叔岩一笔酬金,余氏才允许这张唱片少量发行,并加价出售。当年的收藏家大抵知道这桩公案,而且争以藏有这张唱片为贵。我自己所藏的一张就是在三十年代初费了一番周折才买到的。
至于余叔岩和罗福山在百代公司录制的半张《八大锤·说书》,余氏并未主张废弃,它与百代公司同时所录的其它六张余氏的唱片是一块儿公开发行的。《八大锤》的另一面是百代公司把当年谭鑫培所灌制的半张《洪洋洞》配上去了。余氏的这六张半最初是钻针唱片,后来百代公司把它们复制成钢针唱片,这半张未经复制,因此流传不广。六十年代初,中国唱片社把余氏的十八张半唱片完全复制为密纹唱片,这半张是由钻针片复制的,所以质量稍差。对于余氏这半张唱片的来历,我所知所闻如此。
关于谭鑫培艺名小叫天,并非“显示他歌喉高亢,声遏行云”,谭老先生的嗓音并不是这样的。“叫天”是一种鸟名。谭鑫培的父亲演老旦,艺名谭叫天。所以谭鑫培才用“小叫天”做艺名。又,张英杰初学老生,他想超过谭鑫培,故以盖叫天为艺名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