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网站首页 | 玲珑空间 | 梨园漫步 | 艺苑芳华 | 曲海泛舟 | 菊坛文萃 | 粉墨春秋 | 雁过留声 | 精彩影音 | 影视世界 | 戏迷茶馆 |   
       
 
 
 
玲珑珍藏资料:下载 在线查询 (本网搜集整理的部分视频资料,只用于免费交换和捐款回赠) 今天是:
您现在的位置: 玲珑戏曲艺术网 >> 菊坛文萃 >> 往事钩沉 >> 正文
 
 
 

用户信息

 
 
 

热门文章

 
普通文章天桥街头艺人学艺的缘由及条件
普通文章闲话春节应节戏
普通文章谭鑫培含泪扮演猪八戒
普通文章津门剧院话沧桑
普通文章马连良唯一的女弟子在天津
普通文章谁是相声界的祖师爷
普通文章梨园界赈灾往事
普通文章[图文]麒麟童早年在天津
普通文章齐白石看《审头刺汤》
普通文章筱玉芳其人其事
 

推荐文章

 
推荐文章戏剧电影报
推荐文章浅谈京剧《贵妃醉酒》的路数
推荐文章天华景戏院与稽古社科班
推荐文章[组图]新艳秋的三出戏
推荐文章40年代评剧大本营 北洋戏院
推荐文章[图文]“小百花”的一次演出
推荐文章京剧三国戏目录(重整)
推荐文章由赵燕侠的《玉堂春》说起
推荐文章王八出与薛八出
推荐文章荡气回肠《红梅阁》
 

相关文章

 
戏曲演员的艺名
余叔岩半张唱片的来历
《翠屏山》的六合刀
吴小如:谈余叔岩唱片的问题 分享到:
|
读报随笔
吴小如:谈余叔岩唱片的问题
内容提要:【原载于《戏剧电影报》:1981年5月31日第22期】《余叔岩半张唱片的来历》和《戏曲演员的艺名》两篇文章。其中各有一些事实和提法值得更正和商榷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文章作者:吴小如    摄影作者:    浏览量:132    更新时间:2012-4-15

81年4月26日出版的第十七期《北京戏剧报》 ,第三版上登载着《余叔岩半张唱片的来历》《戏曲演员的艺名》两篇文章。其中各有一些事实和提法值得更正和商榷,现在一并谈谈。

余叔岩在“倒仓”前以“小小余三胜”艺名红遍京津(已经成了名),当时由倍克公司(后来的“蓓开”公司即袭用倍克旧名,惟译文不同)录制了两张半唱片,即《空城计》、《李陵碑》各一张,《打渔杀家》半张。这是余氏以“童伶”身份来唱的,所唱的腔调属老余派(即余三胜一派),与谭派唱法迥异,《李陵碑》的唱段连唱词都与后来谭派所唱不同。这两张半唱片并非“没有普遍发行”,余叔岩也并未因“质量欠佳”而“‘成名’后想要收回”。其所以流传不广,是由于这个唱片公司后来倒闭了。余氏晚年自己想物色这几张唱片都未能找到。这几张唱片还有个缺点,即把“小小余三胜”误写成“小余三胜”,但内容确为余氏十几岁时所唱。文化部戏曲研究所资料室藏有此数片,可以查证。

余叔岩因自己不满意而想废去不让发行的是一九三一年由长城公司录制的《打渔杀家》,至今这张唱片上面还有底片作废时被轧损的痕迹。但当时唱片公司因付出代价太大,便挽友情商,要求发行。最后公司又补给余叔岩一笔酬金,余氏才允许这张唱片少量发行,并加价出售。当年的收藏家大抵知道这桩公案,而且争以藏有这张唱片为贵。我自己所藏的一张就是在三十年代初费了一番周折才买到的。

至于余叔岩和罗福山在百代公司录制的半张《八大锤·说书》,余氏并未主张废弃,它与百代公司同时所录的其它六张余氏的唱片是一块儿公开发行的。《八大锤》的另一面是百代公司把当年谭鑫培所灌制的半张《洪洋洞》配上去了。余氏的这六张半最初是钻针唱片,后来百代公司把它们复制成钢针唱片,这半张未经复制,因此流传不广。六十年代初,中国唱片社把余氏的十八张半唱片完全复制为密纹唱片,这半张是由钻针片复制的,所以质量稍差。对于余氏这半张唱片的来历,我所知所闻如此。

关于谭鑫培艺名小叫天,并非“显示他歌喉高亢,声遏行云”,谭老先生的嗓音并不是这样的。“叫天”是一种鸟名。谭鑫培的父亲演老旦,艺名谭叫天。所以谭鑫培才用“小叫天”做艺名。又,张英杰初学老生,他想超过谭鑫培,故以盖叫天为艺名耳。

文章录入:戏迷知音    责任编辑:戏迷知音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网友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签写留言 | 管理登陆

     
     

    玲珑戏曲艺术网 Copyright ©2002 - 2010
    设计维护:戏迷知音 站长电话: 13072009574
    投稿咨询:[email protected] MSN即时通: [email protected] 津ICP备06000154号
    请您尊重他人劳动成果,转载本站资源时,请注明出处与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