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姐妹六个,除去大姐英年早逝,四妹未从事文艺工作外,我和三个妹妹都是演员,一直活跃在评剧舞台上。
我出身贫寒,在旧时代全家老小依靠父亲一人在茶楼做工维持生活。为了减轻家庭负担,我11岁开始学戏。17岁就在河北天桂戏院挂头牌当主演,从此就再也没有离开过评剧舞台。我几个妹妹受我的影响,也先后走上了从艺之路。天津解放初期,剧团同志怀着对党和新时代的挚爱之情,自觉发挥文艺的功能与作用,纷纷排演新戏,改变戏曲舞台陈旧面貌。我所在的天津正风评剧社紧跟政治形势,根据天津时事新闻,不断推出具有鲜明时代色彩、教育性强的时装戏,很受观众欢迎,还受到国家文化部的表彰与嘉奖,成为天津戏曲表演团体的一面旗帜。起初,我们排演的都是从解放区传过来的一些新歌剧。有的改成评剧曲调,有的原汁原味按歌剧形式演出。当时我们演出最多的是流行于陕北的秧歌剧《兄妹开荒》。我五妹杨桂琦(艺名莲蕊君)扮演哥哥。我六妹杨桂爽(艺名莲美君)扮演妹妹。当时桂爽年仅10岁,一上场挑着一条特制的小扁担给哥哥送饭,边唱边舞。充满天真活泼之态,台下观众乐得前仰后合,此剧成为剧团每天开场之前必演的一个节目,很受观众欢迎。后来我们还排演了一出《王秀鸾》。我扮演农村妇女王秀鸾,桂爽扮演秀鸾的儿子。在戏中结合王秀鸾因婆婆嗜赌、丈夫离家出走土地撂荒,生活难以为继,无奈自食其力,与儿子开荒种地,进行生产自救的情节,我们设计了母子犁地及摇辘辘汲水的舞蹈动作,边唱边舞,观众深受感染,每演至此处都赢得热烈掌声。
我的三妹杨桂荣(艺名莲惠君)和五妹杨桂琦都是剧团青年演员中的尖子人才,他们都曾在许多戏中担任主演。尤其是五妹桂琦,是剧团重点培养对象,曾经和剧团主演六岁红、小花玉兰、小鲜灵霞等合作,在《秦香莲》、《画皮》、《三滴血》、《拜月记》、《牛郎织女》、《李香莲卖画》、《游西湖》、《社长的女儿》等戏中担任主演,给观众留下深刻印象。1957年她随天津市评剧团去河北邯郸演出,头三天戏码是由新翠霞、单少峰主演的《画皮》。可新翠霞因故不能演出,票已卖出又不能改戏,剧团领导非常焦急,就让她“钻锅”,临时代替新翠霞演出。由于她平时对大角儿的戏非常上心,早已看会,便勇敢地承担了这个任务。好在当地观众也不熟悉天津演员,认为“新翠霞”唱得很好,实际上是桂琦顶新翠霞之名演出,既解了剧团之急,又使观众满意。
我们不仅在舞台上合作,平时回到家里也是“三句话不离本行”,相互切磋演唱技艺,家庭充满浓浓艺术氛围。这一段美好时光,至今回忆起来,仍然令人陶醉不已,十分留恋。
(摄于1950年的姐妹合影,后排右起为莲惠君、莲小君、莲蕊君,前为莲美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