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子,人类社会的宝贵财富。要它显露,得经过辛勤地勘查、挖掘和冶炼。据《元史·刘秉忠传》记载:“珍贝金银之所出,淘金炼石,实不易为。”剧作家田芬同志,在活剧《金子》中,用金子比喻待业青年,确实提法新奇,咀嚼回味其意,在思想中萦绕不去。
《金子》撷取的是待业青年——一些“平平凡凡的人”,在街道“生产服务联社”中所干的“普普通通的事”。作者对这些凡人小事谱写了一曲赞美的歌。
艺术的感染力主要体现在人物典型性格的塑造上。《金子》塑造了不同性格的青年,其中苏秋华有着和一般待业青年同样的境遇:学生时代,动乱岁月,上山下乡,回城待业以及经过彷徨、苦闷的折磨……
正是这些不凡的经历,使她锻炼得象秋天里盛开的野菊花一样,既具有“花的媚态、菊的韧劲”,又具有“野的天性。”她对人生的价值有独立的思考,并不随波逐流。她从心灵深处了解待业青年的喜、怒、哀、乐,随着时代的变迁,岁月的流逝,生活的磨难和无体止的待业状况,使她懂得了:“只有变革,生活才能换个样子,中国才能复兴”起来;也只有在“这场变革当中,才有生的意义,才有做人的价值。”因此,她团结了周围的待业青年,不驯服于束缚手脚的清规.鼓励大家在“生活的巨浪里当个弄潮儿”,办“联社”,搞生产,既为祖国四化贡献微薄的力量,又为待业青年找到平凡而伟大的出路。
当然对这一新生事物,社会上自然有着不同的反响。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就是旧的习惯势力对“联社”的冷嘲热讽。当“联社”生产的石猴引起国内外重视的时候,又被某对外贸易部门无故压价收购;“联社”生产的汽水被说成是“假的,是红黄颜色水,有毒”;可是当“联社”初具规模时,某些领导却又硬往脚跟未稳的“联社”里安插私人……这些错综复杂的矛盾,反映了现实社会中的复杂性。苏秋华领导“联社”顶住了这些不正之风,充分展现这个经过风雨、见过世面的这一代既正视现实又向往未来的青年的典型。
与苏秋华的性格截然相反,则是另一个怀才不遇的“灰色骑士”、待业青年赵尚泉的形象。他曾是一个勤奋、好学、有理想、有抱负的青年。因“翻天复地”的运动以及家庭、社会的种种原因,他失去了青春的活力,对一切事物在他思想上都蒙上一层不解的雾,现实中的一切对他也都变成了灰色,就连过去深深爱过的心上人、如今的大学生黄冰,他也觉得现实生活给他们拉开了距离。他表面上觉得高攀不上,可是内心却深深地爱着她。正如作者所描绘的那样,他那“苦涩的心灵”深处,并未全部关闭着。他的身上,还保留着热血青年的自尊。当他听说有人诬蔑“联社”生产的汽水是“假的、有毒”时,他愤怒高呼:“有毒?好!那就让他们来解剖我的尸体吧!”遂将汽水一饮而尽。你看,这将要熄灭的火不是还在燃烧、快要窒息的心还在跳动着吗?
现实中的赵尚泉是否正在被人们遗弃?通过舞台上赵尚泉这灰而不死的性格塑造,使人感到其蕴含着的深沉立意。让我们以无限同情之心,满腔热情之意,做拯救“灰色骑士”的人,使他们从宿命沦的世界观中解脱出来,为“四化”建设发挥出各自的聪明才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