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日,著名青年京剧演员凌珂将以原生态的方式,挑梁演出余派名剧《搜孤救孤》。近日,借剧团在同悦兴茶社彩排之机,本网记者对凌珂进行了专访,现将采访内容整理如下:
在最近一个很偶然的机会,我在一本介绍京剧历史的书籍中看到了两幅插图——紫禁城漱芳斋戏楼和畅音阁戏台。这使我不禁联想起当年谭鑫培、孙菊仙、陈德霖等老一辈京剧表演艺术家,在这些华丽的舞台上以原生态的方式表现他们精湛技艺的热烈场面。
古人曾经讲过,丝不如竹,竹不如肉,渐进自然也。也就是说人声这种天然的声音是最接近自然的。它体现了一种古人对自然之美的崇尚和追求。自然之美是不假雕饰的,绝非人工造做所能替代。自然是最高的美学境界,它发于天性,自然而然,是对人物品评、鉴定最重要的审美标准之一。而想达到这种理想的审美需求,就需要演员采用真声演唱。
可是,很多时候,在剧院演出,采用扩音设备是迫不得已的,国内外绝大多数演出场所如果不用扩音设备根本无法演唱。由于剧场太大,很多演唱者的自然声达不到理想效果。所以要通过话筒来扩大音量,其实这对人声的自然美打了很多折扣。我的切实感受就是在演出时采用无线话筒,改变了演员传统的演唱方式,甚至越来越接近通俗音乐的发声方式了。说严重一点就是把艺术娱乐化了。
可是,观众已在数年的熏陶中,习惯了优质扩音设备帮助下的演唱。我们如果用真声演唱守住了艺术,守得住观众吗?
怀着这种疑惑,我走访了许多小型的老戏楼,在这些戏楼里,一些业余戏曲演员居然上演着传统的经典剧目。台上的演员尽情的歌唱,台下的观众如醉的聆听,我仿佛真的找到了一百年前,那种原生态的味道。我询问和请教了许多观众,他们极其渴望像我这样的戏曲演员能回到老园子,多搞一些原汁原味的演出。有了这些戏迷的鼓动,我的信心倍增,和同事们商量后,大家决定做一次大胆的尝试。我们这些专业的戏曲演员,摘掉话筒,挑选一个建筑声学比较合理的古典戏楼,演几场传统的骨子老戏。这不仅仅是一次简单的技术性尝试,更是对我们演员能否回归于传统演出环境的一次大胆革新。
更令我高兴的是我们许多的网友,刚一听我介绍了这个想法,他们就都踊跃的报名,渴望加入这份工作中来。同悦兴茶社也对我的各项要求做了切实的改进。经过大家几次商议过后,决定在7月2日以原生态的方式,由我挑梁演出余派名剧《搜孤救孤》,这出戏生、旦、净俱全,是用来做这次尝试的理想剧目。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在几次排戏过程中,我越来越觉得不管这次大胆的尝试能否成功,它都将是我和我的同事们艺海航行中的一盏明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