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本报记者走进著名评剧表演艺术家“小花玉兰”——陈佩华老师家,拜访了这位老艺术家。
75岁高龄的陈老人非常精神,也很健谈。为让我们更好地了解她的“花派”评剧艺术,小花玉兰当场表演了一段《拜月记》,声情委婉,嗓音柔润,身段典雅,不由得让人鼓掌叫好。
坐下来,说起评剧,说起母亲“花玉兰”,说起自己的艺术生涯,那些过往的故事从她的口中讲出,像一部传奇。
父母是著名评剧演员
“我的母亲花玉兰和父亲陈艳楼都是评剧演员。”从出生起,小花玉兰就与评剧结下了不解之缘。
小花玉兰的父亲陈艳楼,原名陈克富,来自东北农村,是莲花落老艺人马虎廷(艺名“月牙红”)的徒弟,他坐科6年,多才多艺,舞台经验丰富,会打鼓能拉弦,还可以编剧本、当导演、设计彩头。
小花玉兰的母亲花玉兰是天津静海人,是20世纪30年代著名的评剧李(金顺)派演员。“我的母亲有一条过硬的嗓子,在她的代表戏《棒打无情郎》中的一段唱腔‘这不是莫稽莫大老爷吗,我那救了命的恩哪人’,这‘恩哪’的‘横声’,在当时全国谁也来不了。”
“奉天落子”时期,特别在东北,说起花玉兰,大家都知道。那时观众中甚至曾流传着这样一句话:“听李金顺的柔软,听花玉兰的脆生。”提起母亲花玉兰的嗓子,小花玉兰说,“冬练三九、夏练三伏,母亲每天都会坚持喊嗓、吊嗓子。我母亲的吐字、功力都非常好,那个时代没有麦克风,她的唱能打到观众的最后一排,灌满剧场,震耳欲聋。
从小愿望是当医生
小花玉兰8岁的时候就登台演出,并显露出很好的戏曲天赋。
当时,花玉兰要演一出《黄氏女游阴》的戏,戏里有两个小孩子的对唱。“这两个角色由我和我的二妹小幼兰担当。因为其他的孩子不会唱,即使会唱,也够不了我妈妈的高音。”演出的成功,让父辈人看到了小花玉兰身上的戏曲才华。于是,花玉兰夫妇想培养小花玉兰唱戏,可当时,小花玉兰的愿望是当医生。
“至高小毕业,我的学习成绩都特好,我想长大了以后当医生。并且当时也听过一些人说‘有钱人不唱戏,唱戏让人瞧不起’的话,不愿意学戏。可是父亲不同意,说‘你声音特别好,你妈妈都40多岁了,家里10多口人要养活,你得接班。’这样,我就退学了。”1948年,小花玉兰正式学戏,跟着妈妈花玉兰演配角。 [1] [2] [3] [4]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