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记者上门采访了不久前被文化部评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传承人的本市京剧表演艺术家李荣威老先生。
“打戏”曾经是老师教戏的不二法则。李老的从艺生涯自10岁时进入尚小云的戏班开始,他说那时候学戏没有不打的,但自己吃得了苦,下了不少工夫,很少挨打。尚小云老师亲身传教,给李荣威的京剧表演艺术生涯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5岁时,李荣威离家去了南方。“那时候的京剧演出,都是在各地的剧场。你到了那里,等着人家给你下邀约,价钱给的合适就去演。当时人们也都爱看京剧,一年下来能歇的日子没几天。”李荣威先生说,“那时的著名演员都是从剧场唱出来的,大多数人为了赚钱养家,长期赶场转码头,从一个城市到另一个城市,辛苦不必说,在战乱年代生命安全都是问题。”
1956年,李荣威在天津演出时被天津中国大戏院经理看中,挽留加入即将成立的天津京剧团。 传承了京剧“侯派”花脸精髓的李荣威先生,被京剧界称为“小金少山”,创造了许多鲜活的艺术形象。 1964年全国京剧汇演,李荣威在京剧《六号门》里成功地塑造了新中国当代工人形象,受到周恩来总理的点名表扬。
为了演活《六号门》,李荣威成了迷,研究主人公的心理活动、行动坐卧、思想境界以及他生活中的东西,全部都进行了细致的研究。“我最怕把京剧演成‘话剧加唱’,要是一场京剧演下来不让观众说你演的是话剧,这就是成功的演员。”李荣威几次到东货场工人们中去体验生活,在汇演当天,李荣威在体验生活回来时过于疲劳,将腰严重扭伤。
“当晚演出请的是东货场工人们,剧场简直座无虚席,这么重要的汇演不能耽误啊!怎么办!”李荣威被送到人民医院检查治疗,他对医生说,“只要能让我坚持演出,吃什么药都行。”
出了医院就直奔剧场,每演出一场下来,李荣威都不敢坐下。“我怕我一坐下就起不来了。”李荣威先生说,“那出戏一共8场戏,每场都有我。就这样,咬着牙演完了戏,我这浑身的汗都湿透了。”
《六号门》大获成功。在后来的1个月里,李荣威在北京、天津坚持演了一百多场《六号门》,几乎场场爆满,没歇一天。
44年过去了,83岁的李荣威回想起来仍然说,“演员啊,就是用你的时候千万别掉链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