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戏曲不死,只是凋零 |
分享到: |
|
|
戏曲不死,只是凋零
|
纪念张学津先生 |
|
|
内容提要:大师们虽然已经老去,可他们的美好却永存于我们的记忆,我们不能复制经典,却可以永远怀念。戏曲就像一枚古莲子,不管寒冬有多久,只要还有哪怕一个人记得它,它都一定不会死,只要春风又绿江南岸,它便会重新发芽,生根,开花…… |
|
|
|
文章来源:新浪博客 文章作者:叶绫
摄影作者:无 浏览量:1004
更新时间:2012-12-27
|
戏曲不死,只是凋零。 第一次看到这句话还是八年前,便深深地印在了心里,每每想起,都有一种眼眶发热的感觉。 今天是2012年12月27日,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张学津先生最后告别尘世的日子。 有人说,今年是梨园行最为悲哀的一年,从年初的艾世菊先生,到最近张学津、姜凤山、朱云鹏三位先生,一位位大师驾鹤西游,喜欢戏曲的人们猛然发现,这一片天突然塌了一大块,而且是永远也补不回来的一大块。 我从什么时候开始喜欢上京剧,喜欢上戏曲,自己也说不清楚,好像从小听得多了,自然而然就喜欢了。还记得那时候央视只有四个频道,我们家每天吃完晚饭最主要的娱乐活动不是八点钟中央一台的电视剧,而是中央三台的京剧音配像,直到现在每次听到那段西皮小开门的胡琴声响起,我还会条件反射地想到音配像那个万年不变的片头,以至于新换了片头之后怎么都看不习惯。 那时候连西皮和二黄都不知道,更不懂什么是程式,只记得梅葆玖的美,张学津的帅,叶少兰的俊,谭元寿的古朴,小王桂卿的老辣,等等等等……这些美好超乎于外表,而在于神韵,举手投足,顾盼间带着不属于这个时代的古雅风度,恍如天人……那个时候的他们虽然早已过了青春少年,却是那样的迷人,真正青春少年的后辈弟子在他们的风度翩翩面前,青涩一如刚刚成形的花蕾。而我,一个懵懂无知的年幼孩童,就这样发现,原来有一种艺术,竟然可以这么美! 时光荏苒,当年懵懂的幼童已然长大,如今的电视频道多得完全不是十五年前的人们能够想象的,可京剧的踪影,却比十五年前更难寻觅。演员要挣钱,电视台要挣收视率,于是在一个名为“戏曲频道”的电视频道里,热播电视剧和受众更广的小品与相声当仁不让地占据了半壁江山。本来么,仓廪实而知礼节,如今忙碌着为生活而奔波的人们,又有多少人有这份闲心去听戏呢? 当年青涩的“青年演员”们早已成了当红名角,其中大部分更成为了各个流派中的领军人物,可是技艺可以学会,名声可以捧起,那份古雅而飘逸的风度,那种让人见之而忘俗的美,却再也找不到了。这个时候,突然回首去寻找当年那一个个绝美的身影,却猛然发现他们中的许多人甚至在我们没有发现的时候就已经驾鹤离去,回归到祖师爷的身边,而还在健在的也早已迟暮,最是人间留不住,朱颜辞镜花辞树,他们,又能再演多少戏呢?如果……真的有那么一天,在这样一个熙熙攘攘的世界里,想要一份古雅隽永,我们还能向哪里去寻,哪里去找呢? 其实,换一个角度去想,我们是应该庆幸的,至少在我们有生之年,曾经看到过这些美好,等到我们迟暮的时候,至少我们可以回味着记忆对后辈们说,曾经,我看过他们的戏。 说起来好像很悲观,却也不是。大师们虽然已经老去,可他们的美好却永存于我们的记忆,我们不能复制经典,却可以永远怀念。戏曲就像一枚古莲子,不管寒冬有多久,只要还有哪怕一个人记得它,它都一定不会死,只要春风又绿江南岸,它便会重新发芽,生根,开花…… 所以,戏曲不死,只是凋零。 |
文章录入:戏迷知音 责任编辑:戏迷知音
|
|
上一篇文章: 九旬老人王则昭访谈 下一篇文章: 玩的开心就好 |
|
|
|
网友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