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派无《辕门斩子》,但余叔岩唱过两次,是遵循谭鑫培的路子。余叔岩对徒要求很严,曾告诫李少春,有些戏虽学会了,但先不要演,像《打侄上坟》40岁以后演,才能理解陈伯愚50无后,盼子爱侄,又恨侄不成才的复杂心情表现出来。李少春尊师嘱,到40岁左右才与叶盛兰合演于京津
*、余叔岩演戏很考究,细小之处也不马虎,早年曾与筱翠花荀慧生等人演出过《坐楼杀惜》,后来就不再演了,他在中年以后,看书写字比较多了,也结交许多文人墨客,觉得演书卷气浓的角色比较合适,而宋江不算是善良的老实人,身份演不出来,特别是在杀惜时暴露的凶相杀气,更演不出来了
*、余叔岩曾谈到杀惜的宋江,要耍骨头,反复陪笑,就为了能得到那封梁山来信,虽满足了阎惜娇的心愿,但还不交出信,宋江才被迫杀惜,杀惜时要露凶相有杀气,杀惜后不能惊慌失措,若哆嗦半天找不到信,那就演成张苍了,况俩人争斗,她娘就在楼下,时间很紧,这点不懂,就不是宋江了
*、前辈艺人总是能因材施教,才培养出很多优秀人才,余叔岩也曾跟张伯驹说:坐楼杀惜的狠劲你演不出来,所以这戏你别动了。后来张伯驹在传授王则昭《空城计》时,也嘱其不到30岁不要演,演不出诸葛亮的气魄来,并细说了孔明出场后讲究眼神平视舞台,逐渐抬头,才显示出威仪凝重来
*、王则昭的谭派戏,多是谭小培传授,余派戏多是张伯驹传授,又求教于王凤卿等人,所以他的表演虽兼谭余两派,但又有很多老派的东西。所以诸如《龙凤呈祥》这样的戏,绝非遵循马派的路子,而是融会贯通所形成的自己风格。她的《大探二》为张伯驹亲传,曾于新华剧场连演2月天天爆满。
*、王则昭之所以能成为学者型的艺术家,是得益于张伯驹先生的教诲,她的表演风格,以老谭派为主,择优而用余派,其声腔中又多有老汪派的东西,所以其声腔古朴浑厚。她的白蟒台 逍遥津绝对是老派的东西,但又不能单纯说是那派的,像碰碑,谭余皆学,但她认为谭的比较合理,因此而按谭演
*、王则昭先生每次提到84年义演,都津津乐道,除此之外,她记忆最深的是中国大戏院建院50周年时,与赵松樵厉慧良合作的《八蜡庙》,之前她没演出过这个戏,是应厉慧良之约,现学的。施世纶表演中融入了很多她独到的东西,厉慧良都跳指赞赏。还有个现学的戏就是能见到录像的《长坂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