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所接触并做过认真了解的这些比较年轻的观众,大都拥有较丰富的历史知识,也掌握必备的历史观点,他们理解传统京剧产生的历史背景,并不完全以今人眼光去衡量,更不苛求京剧每个剧目所反映出的思想都要合于今人“尺寸” 。问题是不能离大谱,也不可对明显陈腐的东西津津乐道。这些才是他们有所“挑剔”的。
所谓京剧的道德内涵既然是那个时代所形成,必定保有那个时代的伦理内核。即使与今天我们所需要的道德取向重合,也只能说它在不同时代有相连接相继承的一面。因此,完全没有必要期望京剧担当道德教化者的重负。因为京剧是一门古老的艺术,京剧就是京剧。
笔者是一个京剧的爱好者,自幼在胶东老家就随大人看了不少“老戏” ,少年时代参军后也看了不少部队京剧团的演出,进城后公休日的大部分时间也花在自己买票看戏上了,直至“文革”才告中断。粉粹“四人帮”后传统京剧再现舞台,我又重温这种中断了数年的固有的强烈爱好。虽然因为工作忙看戏不似当年密度那么大,但有关方面对京剧作为国粹的重视与各方面的推助,还是使我受到了很大的鼓舞,也始终不渝地关注京剧的发展。
然而,说实话,从感情上热爱甚至偏好京剧固然是基本的,但对它在坚守和发展实践中的某些方面始终有一些想法,以理性观照京剧,不能不引发了一些思考。早就想择要提出本人的看法和意见,但因考虑到它毕竟是产生于那个时代的一个古老剧种,尽管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不适”乃至今天令人纠结之处,还是觉得应给予尽多的宽容。而况,众多好心的护持者对京剧素来抱有太多的珍爱与期待,很少有对其负面的声音表达,因而在我内心也就“模糊处理”了。
但到后来,听有关专家讲述,听京剧电视大奖赛某些评委和主持人常常倾向于说京剧对于传播历史知识尤其是进行传统道德教育是多么多么的重要,促使我不能不说出我一直想说的话,也许正因为出于对国粹的衷心爱护,特别是为更好地从正面宣传其真正值得弘扬的东西,才应使人们尤其是年轻一代正确认识京剧作为国粹的价值所在。而不是由于“保护”和宣传不当反而减弱甚至使他们产生了不必要的质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