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79年开始,中国文艺进入一个小辉煌时期,劫后余生的艺人们,尽展其能,把最美的艺术呈现给人们,同时培养和涌现了一批青年人才,成为了当今戏曲舞台的中梁砥柱。那个时期,有很多好戏,好歌,好曲艺段子,好影视作品产生,至今堪称经典,文艺家们都以极大热枕投入到创作中去,尽管有些作品不可避免地留下了很多时代的烙印,但撇开政治因素,其艺术价值绝对是巅峰的,因此呈现繁荣时代,可好景不长,89年之后,艺术与其它领域一样,在改革大潮和外来因素的影响下,极度地滑坡而致沦陷。
其实79到89的这十年间,艺术发展也不是一番风顺的,先后经历了拨乱反正,解放思想;反资产阶级自由化;改革开放等时期,逐渐恢复了演出机制,恢复了传统戏,并使一些禁戏也得到恢复,真正红火是在85之后,虽然在当时邓丽君的歌声,被列为靡靡之音而遭批判,但东方歌舞剧团的重新组建,为人们送来清新的春风,传递着不一样的信息;天津青年京剧团,越剧小百花剧团的崛起,让人们看到了戏曲发展的希望,健在的老艺术家家们,也在积极地参与演出活动,很多影像资料,就是这个时期留下的,现在回味起来,依然为那个时代骄傲。直到88年,政治,经济,文化等等方面都达到了顶峰,但是峰回路转,89年之后很多方面又重新被禁箇,艺术也走向了媚俗。
在戏曲艺术的不同辉煌期,戏曲舞台异常繁荣,涌现了许多当之无愧的艺术家,甚至是涌现了很多大师级别的人物,即使是79到89这十年间,也不失精彩纷呈。许多年轻朋友没赶上,或有些朋友没珍惜那个时代,而单以当今舞台现状论戏曲全貌,甚至是纸上谈兵,这是很片面的。
舞台艺术是现场的艺术,只有亲临现场观看,才能体会到舞台所散发出的那种魅力,电视和录像是无法全面展现的。现在还有一个误区,就是很多人迷信那些专家教授,不客气地说,当今的很多专家教授,蒙事的多,他们并非真懂,甚至会误导他人,导师能把你导迷惑了,正所谓老虎不在家猴子称霸王。
在外来文化的冲击下,本土文化悄然地迷失了,就拿戏曲领域来说吧,崇尚名师之风在蔓延,使那些真正懂行但名气不大的明师们,都淡淡地老去,浓厚的拜金意识,又使艺术趋于媚俗。所以当今鲜有真正的艺术家诞生。
现在是少拼模样老拼岁数的时代,少有人去研究艺术的好坏,对于青年演员来说,而只注重了外表相貌,有个好模样,肯定就受欢迎,对于老演员来说,谁的岁数大,谁就占了上风,在大师林立的时代,三流甚至更低级别的演员,如今也都成大师了,其实想想也对,即使那些不入流的演员,会的戏,也绝对是当今舞台所演剧目的总和了,在当今艺术家满天飞的时代,也绝对够大师级别了。
其实青年演员也不容易,生不逢时,他们坚守在这个近乎没落的岗位上,继续为弘扬戏曲挣扎着,但是大气候已经如此,也是没办法的事,再加上他们所遇到的专家教授名师,连他们自己都没搞明白怎么回事,就传授技艺,误人不浅,从而使戏不精了,加上演员的基本功不扎实,文化底蕴差,不知道怎么去演细,使舞台趋于涣散,戏无味了,也便失去了很多观众,就更别提吸引新观众了。
纵观戏曲舞台,台上能演好戏的人不多,台下演戏好的不少。如今的专家们,又在积极地创新着京剧,使京剧努力朝着转基因方向发展着,少有人去研究戏的精髓了,戏再也不是那个戏了,文化再也不是那个文化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