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原市实验晋剧团根据传统剧目《穆柯寨》《辕门斩子》《天门阵》改编的《三关点帅》,以其新颖的立意、鲜明的形象和精湛的技艺受到观众的欢迎。
剧作的主要成就在于对传统剧目进行了去芜存菁、改造制作,对杨延昭这一人物形象加以洗涤和升华,从中生发出新的主题。如“降龙木”在原剧中贯彻始终,带有浓厚的迷信色彩,而杨延昭则由于深受封建礼教的毒害,成为被奚落的人物。新作“降龙木”由伏魔的“神物”化为穆、杨联姻的“信物”,把拘于封建礼教、固执偏狭的杨延昭塑造成一个老谋深算、豁达大度、慧眼识英才、为国荐贤良的栋梁之臣,从而生发出具有鲜明时代特色的崭新主题。这一点石成金之笔在于对“辕门斩子”这一情节的改造和处理。原剧“斩子”不仅充满着封建迷信色彩,而且损伤了两代忠烈、三关主帅杨延昭的英雄形象。新剧开场增加了穆桂英战场解救杨延昭的情节,删去了“公爹”被“儿媳”擒下马的场面;杨延昭在兵败被困、援兵不至之际,思贤若渴,为国选才。斩子之计,一箭双雕:一则引穆桂英下山,申明大义,捐弃前嫌,共御辽邦;另外谏促八贤王抛却陈腐偏见,不拘一格选拔俊才。剧中对杨延昭形象的洗涤和升华并非将古人现代化,而是恢复了杨家将忧国优民的本来面目。
遗憾的是,剧中对于杨延昭这一人物形象的崭新立意在艺术上并没有完成。其失慎之着在于“让帅”一节的安排与处理。领兵主帅乃是皇帝亲点,岂可轻易更改;(现在剧名中的“占”字欠妥)“让贤”的立意是好的,不仅是我们现在所提倡,在古代也是一种美德(战国时齐国的鲍叔牙就已经这样做了),问题是剧中没有揭示出杨延昭“让帅”的现实根据,没有说明为什么破天门阵非穆桂英挂帅不可,因而给人以“硬贴”之感,因此,杨延昭与八贤王关于“让帅”的争论就显得牵强、生硬,难以令人折服。此外,杨延昭的斩子之计过早地向焦、孟二将交底,既有失“机密”,又冲淡了戏剧效果,同时焦、孟二人的性格也不及原剧鲜明了。
尽管如此,毕竟瑕不掩瑜。从全剧来看仍不失为一出别具一格的好戏,可与传统剧目共存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