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平调因唱腔比高调(即河南豫剧)低,故名平调;又因使用的梆子特大(长约二尺),故又名大梆戏,俗称大油梆。
大平调形成于明末清初,活动于豫北、冀南、鲁西北,是河南古老的剧种之一。
大平调的唱腔音乐独具特色,感情浓郁,质朴无华。曲牌音乐分为唢呐、竹笛、丝弦三种。它的乐器更是别具一格,文场以大弦(八角月琴)、二弦(木制短杆二胡)、三弦为主;武场除用一般锣鼓外,配有独特风格的大铙、大镲(俗称四大扇)和尖子号,宜于造成威武雄壮的强烈气氛。
大平调的传统剧目大多为历史题材,生(红脸)净(黑脸)戏较多,丑戏也占一定比重。
解放后,大平调得到发展,出版了剧本,灌制了唱片,整理加工了不少传统剧目,上演了一批现代剧目,在百花园中放出了夺目的光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