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冬腊月,记者来到繁花似锦的广州,访问红线女。
红线女住在华侨新村。一座小楼;掩映在绿树丛中,十分幽静。客厅中陈设朴素。她对记者远道来访,表示欢迎。
红线女笑着说:“你们专程来访,如此关心粤剧和我,使我感动。你们不是只看到某个地方、某个剧种、某几个人,这对戏曲发展有好处,也符合读者要求。”
感慨重游新加坡
红线女本名邝健廉,红线女是粤剧老前辈靓少风以《红线盗盒》其意为她取的艺名。她十五岁演主角,度过了四十个舞台春秋,在国内外久负盛名。1955年,她从香港回大陆定居,与粤剧大师马师曾合演了《搜书院》《关汉卿》等,形成粤剧一时之盛。后来由于种种原因,十几年很少登台,1979年才恢复舞台生活,调到广州市粤剧团。尽管她的精力不比当年,但是技熟艺精,仍有极大的号召力。1980年她出访新加坡、港澳,更是盛况空前。
提到这件事,红线女说:“东南亚一带,粤剧很有影响。我1954年去过新加坡,二十七年后,故地重游,感慨万千。新加坡是粤剧的基地之一,靓元亨、马师曾都在那里成的名。可是,现在那里一个粤剧团也没有了。新加坡的观众对我很热情,演出32场,座无虚席。之后,又去香港、澳门,当地也说:真是盛况空前。人们从粤剧看到祖国的复兴;见我还活着,能登台。又有提高,更高兴。回来后,我排演了根据曹禺的话剧改编的《昭君公主》。”
畅论王昭君
提起王昭君,红线女谈兴更浓。
她说:“我演过四个版本的王昭君,前三个是哀怨凄凉的传统演法;而我最喜欢的是恢复了历史本来面目的《昭君公主》。”
“我们没有照搬话剧,而在情节、人物上作了增删补益。添了《出塞》一场,正面抒发昭君出嫁匈奴的博大胸襟和复杂感情,与老《出塞》迥然不同,照样有载歌载舞的戏曲特点。还增添了温顿放毒害小单于,昭君用自己的血,拌药解救;后来,昭君又代呼韩邪单于饮了毒酒,单于也用血拌药解救她,表现了两个民族间的血肉深情。”
她顿了一下,说:“我最喜欢‘长相知,不相疑’一曲,每唱时,总是倾注了全部内心感情。我们今天同样需要‘长相知,不相疑,嘛!党群间、同志间、民族间、国家间都需要。这样才能消除隔阂,安定团结,国家兴旺,人民幸福!”
要为青年铺路
红线女很为当前粤剧人材青黄不接耽心,呼吁要放手培养、使用青年。
她说:“粤剧有人材!就是被压着出不来!要把重点放在35岁左右的一批人身上。领导要重视,给青年条件;评论界要多了解、多支持、多鼓励,当然也要实事求是。不能老看到过去有成就的老一辈。如果一个剧种老往后看,前景可不美妙。以京剧说,我看李维康的唱、念、表演、刻划人物就有突破,很不错。要鼓励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不发展就没有生命力。这点我们老一辈责无旁贷,要为青年铺路,尽心传艺,扶助成材。”
未来的打算
记者问红线女,今后有什么打算?
她说:“今年我们要出访美国和加拿大。那里广东侨胞很多,多年不闻乡音,我们送戏上门。我还打算恢复一些有定评的优秀粤剧如《屈原》、《搜书院》、《关汉卿》《李香君》等。这些戏大多是马师曾当年的杰作。马院长虽已作古,但我们有老一辈的名小生陈笑风,专学马师曾很有成绩的青年黄志明,都是我的好伙伴。当然还要创编新戏。我还想争取到北京去演出,让首都观众检阅我们努力的成果,进行艺术交流。”
她沉思了一下,又说:“不管到哪里演出,都要有好戏,把精力用在舞台上。我五十多岁的人了,身体又不好,更要加倍努力。”说到这,她手指窗外花木扶疏的庭院说:“我每天坚持练功,就在这里练,还要练保健气功。这样我才能不辜负热心支持我的观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