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种艺术有各自程式,京剧创新也要遵守其固有程式,可以汲取兄弟剧种营养,但不能生搬硬套。如今的京剧在努力朝话剧发展,朝歌剧飞奔,美其名曰创新,实际是在糟蹋。没有翁偶虹的文笔,更没有于会泳的才华,编导们非要秀秀自己的能耐,要是真自己花钱也就罢了,不是的话,就别提小成本老老实实的做京剧
戏曲源于生活,提炼自生活,传递的是艺术美,任何的表演都是为剧情服务,为人物服务,脱离这些,就不是表演艺术了。解放后很多为剧情服务的露骨表演连同其它糟粕一起都被净化了,应该恢复,但切不可为露骨而露骨,脱离生活与剧情的露骨,与三级片又有啥区别呢?
京剧号称唐三千宋八百,如今就剩下那么几出传统戏了,恢复原汁原味的传统戏远比改编什么传统戏要好许多,用现代理念去重新诠释古人,不是明智之举,所以这些改编传统戏的所谓新编戏,甚至于在原剧上稍作修改的那些传统戏,基本是没有成功的。没有翁偶虹的才,却想要翁偶虹的名,这梦想有点过大了。
戏曲是人们的一种消遣方式,是大众的而不是小众的,所以必须经得起大众的考验,作为导演演员还有利益关联者和少部分粉丝,不能是“谁的孩子谁不爱”的思想,要听得起不同的意见,而现在缺少的就是这些。虽然有些意见比较尖锐苛刻,但也是善意的观点,有则改之,而不是抵触,现在就是一种完全对立的场面
浮躁是现在舞台表演的最大弊病,从编剧到导演再到演员,都在急功近利,很少有人踏实下来研究戏,所以表演与生活脱钩,人物乏味,再加上不注重基本功能训练,甚至是应付演出,才会出现各种纰漏,才会给大众留下可吐槽的把柄。舞台也形成了老拼岁数少拼模样的局面,都觉得自己好,好不好,大众市场说了算
艺术无国界,也是没时间界限,经典的艺术,总会被世人所喜爱,流传很广。京剧艺术到文革期间的几个现代戏,就截止了,先别论其政治色彩,就剧情唱腔人物表现等综合来看,是相当不错的,之后再没一部能接近其的新编戏改编戏,都是把钱扔进去,拿个奖就完事了,而能流传的经典唱段还是从76年开始往前数的
艺术的没落从90年开始,都在朝钱看,西洋玩意也是这个时期开始逐渐加入到京剧中的,有真玩意的老艺人们逐渐淡出舞台,专家教授们,或是理论研究的,或是当年都提不上档次的,所以教出的学生也不懂怎么演戏,编剧作曲更是没有翁偶虹于会泳等一批人的能耐,却非要把已经经典的东西改来改去,踏实点不好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