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网站首页 | 玲珑空间 | 梨园漫步 | 艺苑芳华 | 曲海泛舟 | 菊坛文萃 | 影视世界 | 粉墨春秋 | 精彩影音 |  管理登录 |   
       
 
 
 
玲珑珍藏资料:下载 在线查看 今天是:
您现在的位置: 玲珑戏曲艺术网 >> 梨园漫步 >> 艺坛动态 >> 正文
 
 
 

用户信息

 
 
 

热门文章

 
普通文章从咸丰南剧看地方性戏剧的传承与保护
普通文章地方剧种如何形成全国影响力
普通文章[组图]全部大戏《乌龙院》
普通文章金乡:借“戏窝子”激活文化旅游基因
普通文章汤显祖:艺术魅力穿越四百年时光
普通文章让故宫宫廷戏曲遗存成为世界记忆
普通文章“大圣年”说“大圣戏”:孙悟空就是中国
普通文章看陕西人艺如何运作“人力资本”
普通文章奥赛罗可以是白色的
普通文章京剧武戏如何更好地表现革命斗争生活
 

推荐文章

 
推荐文章看电视纪录片《京剧》有感
推荐文章现在演员会多少出戏才算角儿
推荐文章不能指望老板们出钱救戏曲
推荐文章京剧李玉声:京剧不是奴才
推荐文章[图文]惟恐天下不乱-拉:这特么是京剧?!
推荐文章[图文]李不伸:项羽的人物特点是“忠义”
推荐文章[组图]北京京剧院演奏员骂街始末(下)
推荐文章[组图]北京京剧院演奏员骂街始末(中)
推荐文章[组图]北京京剧院演奏员骂街始末(上)
推荐文章[图文]写在《贵妃醉酒》时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文章
“大圣年”说“大圣戏”:孙悟空就是中国的“超人” 分享到:
|
“大圣年”说“大圣戏”:孙悟空就是中国的“超人”
内容提要:2016 年起,上海京剧院将推出为期一年的郑派悟空戏系列展演。郑派的悟空戏,在京剧南派武戏中独树一帜,风格独特,如今已经很少在舞台上展示。此次展演的最早发起者及主演严庆谷,是活跃在舞台上的郑派传人。

文章来源:《解放日报》2016年2月15日    文章作者:口述:严庆谷;整理:…    摄影作者:    浏览量:884    更新时间:2016-3-13

2016 年起,上海京剧院将推出为期一年的郑派悟空戏系列展演。郑派的悟空戏,在京剧南派武戏中独树一帜,风格独特,如今已经很少在舞台上展示。此次展演的最早发起者及主演严庆谷,是活跃在舞台上的郑派传人。

在上海图书馆,严庆谷以第三代郑派传人的身份,讲述了自己的演戏生涯,也忆起郑派悟空戏的往事,不时引来观众的笑声和掌声。讲述时他强调,郑派不喜欢说“猴戏”,而是称之为“大圣戏”,因为郑派理解的孙悟空是威武大气的,而非抓耳挠腮的小猴。

 

述者小传

严庆谷,国家一级演员,研究生导师,上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京剧代表性传承人。工文武丑,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张春华先生入室弟子。曾得到阎世喜、孙正阳、钮骠、刘异龙等名师的传授。他亦擅演郑(法祥)派悟空戏,师承陈正柱、刘云龙。2001 年获全国青年京剧演员电视大赛最佳表演奖;2007 年自导自演新编小戏《小吏之死》,获第二届“中国戏剧奖·全国小戏小品大赛”金奖、优秀表演奖;2009 年获第十九届上海白玉兰戏剧表演艺术主角奖。

 

为母亲考入戏曲学校

我父母特别热爱中国传统戏曲,特别是母亲,从小她就跟我说,中国有“三大国粹”:中医、京剧和国画。1981 年,我读小学四年级,正巧上海戏曲学校招生,母亲从报纸上看到了招生广告,就来问我愿不愿意去试试招生考试。我说可以呀,于是就去考试了。我那时候年纪小,其实对中国传统戏曲没什么概念,仅仅在电视里看过一两次武打戏,了解很肤浅,没想到考试有很多项目,比如初考时会问父母身高,由此判断孩子未来的身高。还要表演小品,老师出题目,我的题目是桌上放着一个瓶子,其实是墨水瓶,但要表现出这是一杯开水,让我从这头端到那头。我就表演,先是一碰,“嘶”很烫,随后端起来快步走。考完表演,老师还要看腰腿是否柔软。结果,一位老师看完问我,以前是否练过,我说没有。他说我腰腿很软,
这大概是天生的。

经过初试、复试、文化课考试等重重关卡后,我终于被录取了。当时是5000 名学生里录取50 名,概率比较低。过了一年后,有人觉得练功太苦,半途而废。也有人确实不适合京剧,中途退出。学校又考察了一些学生,随后班里重新补招了一批新学员。1984 年,英国电视台来中国拍纪录片,他们通过官方途径找到我们学校,挑到我,还想采访我的父母,了解我的家庭生活。于是,我带着电视台的老外去家里踩点。我家是一个相当普通的家庭,母亲是教师,父亲在玻璃厂工作。那天正巧,我带着电视台的人回到家时,母亲刚刚下班,正在淘米洗菜,她一开门,手都没擦干,就与他们握手。老外觉得这样很朴实,我们家庭很真实,于是决定跟拍我几天,拍我练功、演戏、在食堂吃饭等各种场景。

那部纪录片后来在英国播放,我自己也没看过。一直到几个月前,有网友发现后发我,我才第一次看到拍完后的片子。片子里,母亲说了她当时的想法。她并没有过于强求我去做戏曲演员。我爱好文艺,她觉得考得进最好,考不进也就算了。我从小在家里就粘父母,不喜欢住自己的房间,常常和父母挤在一起。考进戏曲学校后,一下子要去学校一个人独立生活,母亲心里很舍不得,但为了我的前途,只能放我去。

母亲还说,她心里其实希望我演老生,而非丑角,但后来想想,老师总是有道理的,必然是根据我的嗓子和体形等条件因材施教的。我自己说,要下很多苦功,一定要刻苦学习,希望自己将来能成才。当时同学们确实都很刻苦。

 

广慈医院的常客

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京剧练功是很艰苦的。老师经常对我们说,不吃苦,戏曲演员就成长不起来。戏曲演员没有任何捷径可走,必须一点一滴慢慢积累,到了四五十岁刚刚进入成熟期。不像现代艺术演员,二十岁就可能一夜成名,两者不一样。

让我记忆犹新的是,我们每天有一项基本功必须练习,就是腿功课。每次上这节课,课堂里都是哭声一片。搬腿要搬到头部,一共3 位老师帮一个学生搬腿。2 个人把腿摁好,另一位直接搬,整个人像坐老虎凳似的。课堂里都是哀怨声,哭喊着:“老师,你搬得太紧啦,我受不了啊”之类。这样不算,还要数数,比如正腿搬在这儿,旁腿搬到那儿以后,保持姿势,老师开始数,一般数到30。老师仁慈一点的时候,可以数快点,但也可以数得很慢,有时候还会数错,看运气,看心情。

搬腿之后,还要搬腰。腰是往后搬,要求是手能碰到脚,头能顶到屁股。有几位年龄稍大的同学,腰腿偏硬,每到搬腰,就跟过鬼门关似的,不是请病假,就是各种逃课,甚至和老师商量说:“老师您是共产党员,今天不要搬了来赛伐?”

这些事情真的一点都不夸张,就是当年学校里我们每天发生的。

除了搬腿搬腰是每天的必修课,平时的练习也难免会受伤。

刚进学校第一个学期,我练跳板。刚上去时,重心没注意,跳下来后只好手一撑,“呱嗒”一下子,进广慈医院一拍片,手部骨折了。那是我有生以来第一次打石膏。打完石膏当天回到学校。那时候我虽然只有11 岁,但在学校的生活都是自理的,手骨折,不能洗衣服,生活无法自理,老师一看实在不方便,就允许我回家休息一星期。

回到家,母亲非常心疼我,她问我还要继续学京剧吗,我那时是真勇敢,回答她:“我要继续学。”而且我想念和同学们一起上课的时光,结果一周还没到,我就提前回校了。

后来我练习演孙悟空。孙悟空需要耍金箍棒,当时也不知道手怎么了,金箍棒“哐”的一声敲在脸上。我那时有一颗虎牙,那一棍子直接敲到虎牙,连带嘴唇给敲出一个洞,于是只能又到广慈医院去看病。医生说,这个伤口必须缝针,但是我是演员,脸上千万不能有疤,一般打麻药缝针,肉容易浮肿,缝的时候可能会不平整。医生就和我商量说:“不打麻药,你咬咬牙行不行?”

做这一行,不行也得行啊,就答应了。没打麻药,缝得很细,嘴唇一共缝了4 针,这样能够保证不留疤。缝完之后,我几乎不能正常吃饭,因为饭菜里有盐,入口时,嘴唇上的伤口火辣辣地疼,只能尽量用另外半边吃,但还是很疼。一周后,我去拆线,缝完针后有一个结,医生把结一拆,我就跟着疼得跳起来。

有一次表演一场戏。我演孙悟空,和哪吒在打的时候,可能对方记错了招数,一枪“砰”地敲到离我眼睛很近的地方,当场我疼得不得了,但是戏不能停,戏比天大。而孙悟空和哪吒开打是逗趣的,哪吒是个小孩子,孙悟空一边打一边要逗他,那场戏还要有种幽默感。但我当时很疼,天气又热,也不知道流的是血还是汗,可能血汗都有,还要装得很开心。打完后,我连忙卸了妆,又去广慈医院。医生一看,发现伤口很深,靠近眼睛比较危险,就建议我先打破伤风针,打完后又缝了两针,回家休息。

类似的伤痛,一直伴随着我的成长。每次受伤时,我都不忍心告诉母亲,就怕她难过,这就是传统戏曲演员的成长过程。后来,我几乎成了广慈医院的常客,很多医生都认识我,成为我的朋友。

 

去动物园里寻灵感

悟空戏,我先学的是张派。张派是张翼鹏先生开创的流派,他那个流派的孙悟空,是戴一个头套,形象非常可爱。六小龄童老师演的就比较偏向张派的风格。我嘴唇被打穿的那次就是在练习张派过程中发生的。

到了六年级,我开始学习郑派。这是我的丑角老师推荐我去的,他说:“你演丑角,通常都是绿叶、配角,演主角的机会少,如果学好了孙悟空,就可以演主角。”他还告诉我,郑派的悟空很大气,是大马猴。当时我还不怎么懂,一学才知道,郑派风格非常难,表演大开大合,需要很扎实的基本功,才能学好郑派。

我学郑派的第一位老师是刘云龙,跟着他学《闹天宫》《借扇》等等。到了京剧院后,我又跟随陈正柱老师学。这两位老师都是得到郑派真传的。郑法祥老先生的郑派艺术,是南方独树一帜的。刘云龙老师其实是郑老的侄子。当年,郑老的父亲为了感恩一位恩人,长子是郑老,次子就过继给了姓刘的一家,不然刘老师原本也应该姓郑。陈正柱老师则是正式拜郑老为师的,也是郑字辈科班出身的杰出丑角演员。所以我能跟随两位老师学习,非常幸福,他们都是真传,传到我这儿,是第三代。

郑老演孙悟空,得益于他的父亲郑长泰。郑长泰原先是梆子演员,后来改行演京剧,素有“赛活猴”的美名。传到郑老,郑老就有“小活猴”的美誉。但是郑老依然对自己的孙悟空演法不满足。他觉得,孙悟空上闹天宫、下闹地府,不是一般抓耳挠腮的小猴子,不能演小了,必须演出齐天大圣的独特风格。于是他特地去动物园,观察大型灵长类动物,比如猩猩的动作,他觉得那才是孙悟空。后来,郑老独创的登云步、云手、二拳三掌等,都是从大型灵长类动物中吸收的灵感。郑老自己个子又高,这样演也很合适。

郑老还有很深的武术功底,这也得益于他的父亲。据说他的父亲郑长泰平时如果不演戏,可以去镖局里面接差事押镖。一根白蜡杆在手里,几十个人都能对付,功夫了得。郑老本人也拜访过许多武术名家,他从内家拳、外家拳当中汲取了很多武术元素,融合在孙悟空的表演技法中。

郑老还喜欢拜访名山古寺。因为南方的名山古寺中,有许多孙悟空的佛像。有一次,郑老在广州大佛寺,看到斗战胜佛的像,是一张猿面,他觉得造型非常独特,从这张猿面中创造出了他自己的脸谱。北派的孙悟空脸谱有葫芦形、倒栽桃、一口钟等,张派是简约风格,而郑老人高马大,脸也大,这样勾画都不合适,为此他自己设计出了桃子形,蝶形鼻窝,并配以粗犷的腮纹,与他自己的形体动作吻合。

还有一次,郑老去福建的齐天寺,发现一尊孙悟空的塑像,看上去十分威严有力,与他多年追求的悟空形象很吻合,于是就请画师把佛像临摹下来,供在家里研究。他甚至在家里放了4 面镜子,练功时,从各个角度观察动作是否美观。如此常年训练后,才诞生了威武大气、亦庄亦谐的郑派孙悟空。云手、登云步等都十分独特,郑派的形体动作已经自成一种表演体系,而不是借助某一个行当的身段动作。

可以想见,我学郑派刚入门的时候,真的特别难。经过10 年练习过程,才慢慢感觉到,稍微能进入郑派的表演体系中了。2016 年,是我学习郑派30 年,我才刚刚找到一些感觉,演出时觉得有点自然了。

 

齐天舞台曾专演“大圣戏”

郑老演孙悟空,忌讳别人说是演“猴儿戏”,而称之为“大圣戏”。他认为,大圣必须是威武大气的,并非抓耳挠腮的小猴。郑老有很长一段时间,在上海的齐天舞台演大圣戏。齐天舞台地处上海市延安东路433 号,原在大世界游乐场内。1929 年,资本家黄楚九斥资建造了剧场,取名齐天舞台,请郑老演悟空戏,长达数年。此后齐天舞台专演京剧,是20 世纪30 年代上海四大京剧舞台之一,现在是共舞台。

郑老创作孙悟空可谓是呕心沥血。他还作《大圣赞》,形容大圣“一静一动,器宇不凡”。孙悟空是一个家喻户晓、充满浪漫主义色彩的角色。郑派的孙悟空是气势磅礴的,上闹天宫,下闹地府,一跺脚地动山摇,神通广大,天马行空,桀骜不驯,人见人爱。郑老采用的是一个独特的表演手法,拳法、掌法、登云步,都达到了武戏的高境界。

当时的上海戏迷提起郑老,都会翘大拇指,非常佩服他。演《泗州城》时,只要郑老在后面喊出一声“阿弥陀佛”,底下就震了,等到郑老的大圣像一亮,观众就满足得不得了。郑老在上世纪 50 年代还出过一本口述书叫《谈悟空戏表演艺术》,留下了很多珍贵的资料。

郑老那时候除了在齐天舞台演大圣戏,还在附近的八仙桥那里开了一家酸梅汤的店叫郑福斋,远近闻名。当时上海人说:北京有信远斋,上海有郑福斋。还认为郑老就是把酸梅汤从北方引入上海的第一人。每当夏令,门庭若市,生意兴隆。除了酸梅汤,店里还有豌豆黄之类的北京糕点,边喝边吃,美味极了。很多京剧演员都喝过郑福斋的酸梅汤,都说味道很灵。郑福斋中堂里还供着郑老从福建齐天寺请来的孙悟空塑像画卷,作为郑福斋的镇宅之宝。

 

“大圣年”演“大圣戏”

当年悟空戏盛极一时,如今却几近失传,绝迹于舞台。随着武戏演出机会越来越少,悟空戏更是鲜有机会面世。郑法祥开创的悟空戏表演艺术,如今几乎被遗忘,在互联网上也很难找到痕迹。所以我提出,想在2016 年恢复郑派的“悟空戏”,此举得到上海京剧院的大力支持。“大圣年”演“大圣戏”,本来就十分应景,也符合我们的欣赏习惯。这次横跨一年的“大圣戏”分为三篇。

吉祥篇《齐天大圣》,一个题目里有很多小折子,如《花果山》《弼马温》《十八罗汉斗悟空》。第一折《花果山》,孙悟空穿大靠,平时别的戏里很少见到大靠。满台小猴子都是一身金黄色的衣服,金灿灿的,非常吉祥。在《弼马温》里孙悟空穿官衣,脱了外衣是短打,到了《偷桃盗丹》穿箭衣,《八卦炉》穿一身黑,到了《十八罗汉斗悟空》又是一身改良盔甲,便于开打。

孙悟空打起来常常不会一本正经,而是逗对方,中间还要出手把对方兵器夺过来,玩一玩,高兴了,还要耍金箍棒,各种花样轮番上。这些都很难,一个动作练上万遍,也不一定保证舞台上每一下都接得很稳。台上有灯光,空调吹风,这些都是不稳定因素,一两下失手也是正常的。失手后再来,接住的时候,观众会更高兴。而上海观众一直非常友善,经常鼓励演员。


随后是励志篇《五百年后孙悟空》和《真假美猴王》。这是西行路上发生的故事,西行之路也是丝绸之路。这条路非常艰险,唐朝没有交通工具,师徒四人为了一个梦想,一路坎坷,最后取成真经,是为了让民族更有凝聚力,我是这么理解的。其中《真假美猴王》有30 多年没有在上海舞台上出现了,现在恢复整理出来非常不容易。剧情中,真假孙悟空、真假唐僧、真假猪八戒一个个出现,诙谐幽默。

第三个功德篇有《闹天宫》《借扇》《金刀阵》三个部分。《金刀阵》是郑派独有的剧目,讲的是孙悟空被如来封为斗战胜佛后,每天谈经说法。这时,南极仙翁前来求助,说昆仑山被妖怪霸占了,求老朋友帮忙,救出两个徒儿。孙悟空充满正义感,立即答应,他最后救出了老仙翁的徒弟。一整年的演出画上句号,预示有始有终。《金刀阵》的戏很难演,要演出孙悟空成佛以后的气势很难。而且孙悟空是勾金脸,满脸金的形象只有《金刀阵》这个戏里会出现。

演了这么多年的孙悟空,我理解的孙悟空,是具有正义感的、英雄主义的人物,好比超人和蜘蛛侠。在中国,孙悟空就是我们的超人,我们的蜘蛛侠。

 

知识点

猴戏在中国有悠久历史,最迟于唐朝已出现。古代汉族人民把猴子视为马的守护神,常于马厩内养猴子以留住马匹,并让猴子表演猴戏作祭祀之用,因此猴子又有“马留”的别称。后来猴戏的宗教性变淡,娱乐性加强。

民国时期的戏曲舞台上,孙悟空戏一直深受欢迎。很多名家为中国传统猴戏作出贡献,北派有杨小楼、郝振基、李万春、李少春,南派猴王有郑法祥、盖叫天、张翼鹏、张二鹏父子、郭玉昆等。20 世纪三四十年代,戏曲界把演猴戏的名武生分为“四大派”:京剧杨小楼的美猴、尚和玉的勇猴、昆曲郝振基的细猴,还有京剧郑法祥高大勇猛威武的齐天大圣孙悟空。

 

文章录入:戏迷猪猪    责任编辑:戏迷猪猪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友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玲珑戏曲艺术网 Copyright ©2002 - 2014
    设计维护:戏迷知音 站长电话: 13072009574 QQ:9082114
    联系信箱[email protected]
    请您尊重他人劳动成果,转载本站资源时,请注明出处与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