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剧无史。国内外素负盛誉的京剧,至今没有一本象样的京剧史;而在国外,瑞士、澳大利亚…”却出版了中国京剧史专书。这不是危言耸听,而是事实。
日前,遇某中年京剧演员,言及京剧往事,四大名旦、四大须生尚能答对一二,也语焉不详;再往上溯,只好苦笑摇头了。他感慨地说:“搞了十几二十年京剧,却不知道京剧何时形成和怎么发展的?并不是我们数典忘祖,而是没人向我们讲过!哪里又有书看?我们太需要一部京剧史了!”
此论反映了广大京剧工作者和爱好者的迫切要求。
京剧史书,解放前虽有《燕都梨园史料》等数种,且不说内容如何,但近日这类书极难看到。大量的京剧史料保留在博闻强记、见多识广的老艺人身上,如已故的萧长华、徐兰沅,健在的李洪春等先生,都是知之甚广的京剧史家。但岁月流逝,老艺人日渐凋零,很多珍贵的史料也就随之散失了。还有些京剧史上的重要领域迄今未曾开掘,如辛亥革命前后,上海京剧的革新发展;抗日战争中,延安、胶东、西南的京剧抗日救亡活动,都有极丰富的内容。参加者不少已作古,熟知者也寥寥无几,很有付者东流之危。
热切希望有一部京剧史早日问世。为此,需要抢时间、抢史料。对熟谙京剧历史的老前辈,要专人采访,请他们动口动笔,留下回忆史料。大小咸宜,集腋成裘,有史料不愁修史成书。
成本巨著需要相当时日;可以先有些通俗性的京剧史话,见诸报刊,介绍历代名家勤修苦练、创造革新的事迹,先作些知识普及工作,也甚有意义。
又何止京剧史,话剧、歌剧、梆子、评剧……都应有史或史话之类的文字,向青年戏剧工作者和广大爱好者传播必要的知识;同时,温故而知新,也有利于今天的创造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