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纪30年代,天津中南国剧社有位青年票友孙老乙。他天资聪颖,对表演艺术颇有悟性,更由于他对京剧酷爱至深而广泛求学,经过长期勤学苦练 ,熟练地掌握了方巾丑、茶衣丑、巾子丑、彩婆子等多种文丑的演技,把一个个不同类型的人物形象刻画得入木三分。而且,他还能扮演时迁、朱光祖、杨香武之类“开口跳”角色,一招一式无不轻、快、巧、俏,一戳一站始终精神抖擞。
抗日战争爆发后,孙老乙南下上海,在一次堂会上露演全部《连环套》,出众的演技获得前辈京剧艺术家苗胜春青睐, 欣然接纳他为入室弟子。拜师仪式上,周信芳、林树森、赵如泉这三位上海名伶为他举香,从这等规格的礼遇上看可知当年孙老乙在上海票界所处地位。他拜师后,在黄金大戏院连演两场, 以武丑戏压轴,在上海莫说票界,即便是专业艺人,也堪称破天荒。这段剧坛佳话在江上行所著《京剧票友》一书里作了记述。
苗胜春,从小在天津永胜和科班学戏,出科后在各地作艺,不光是文戏武戏全都拿得起来,而且掌握不少独有的绝活儿,因此,在南北剧坛红紫一时。爱好京戏的上海大亨杜月笙,不惜重金特聘他为私人教师,可随时进入杜宅说戏,并且负责打理杜月笙业余票戏活动。孙老乙拜苗胜春为师之后,整天跟随师父身旁。师父每给杜月笙教戏,或为杜月笙票戏时把场,都由孙老乙在旁边伺候。这样,孙老乙顺便得窥到许多演戏奥秘。更意外的收获是他近距离接触杜月笙,目睹了其生活中的许多真实细节,而不是道听途说,这成为他日后撰写上海文史积累了“三亲”素材。
孙老乙先生性格豪爽,广交梨园界贤达雅士, 马富禄、叶盛章、茹富蕙、贾多才等驰名南北的丑行大家,都是与他交谊深厚的挚友。他曾为言慧珠、李玉茹等江南著名坤角同台配戏。他在与各派名家合作过程中,个人演技得到充分施展,并逐渐形成他个人的丑角艺术风格。
孙先生还是一位思路开阔的剧评家,早在上世纪40年代即经常在京、津、沪的报刊上发表独具见地的评论文章。上海 “天下图书杂志出版公司”把他撰写的《当代名伶传》、《海上名票集》精装出版。卷首有王雪尘(白云)、李元龙、俞振飞等名流分别撰写的序言。他的自序则以“天津孙老乙”署名。上世纪40 年代上海成立的以研究京剧丑角艺术为宗旨的“丑会”(丑角演员自发组织的行会),孙老乙被公推为会长,他与副会长包世先(后来是天津京剧团的名丑)精诚合作,组织同行、同好为推动丑角艺术的发展尽心竭力作贡献。
上世纪80年代,孙老乙先生从上海退休回到故乡天津后,对京剧的眷恋之情依然如故。每有名角演出,他偌大年纪还要买票到剧场观摩。如有京剧界老朋友莅临天津,他必要宴请叙旧,上海来的李蔷华、哈尔滨来的云燕铭、重庆来的朱福侠等名角,他都宴请过。每次我都在场作陪,聚会时的细节至今记忆犹新。
古稀老人孙老乙,喜欢用浓重的乡音对人自称是天津娃娃。他经常在家接待慕名而来的求教者,不管是谁,他总是倾囊相授。
孙老在60余年从艺过程中见多识广,而且记忆超人,每提及京剧界的掌故他如数家珍。像我辈专业戏曲工作者,在学术研究中每遇到疑难,往往去向孙老讨教。那些年,京、津、沪的一些报纸、刊物时常刊有孙老撰写的戏曲史稿和学术论文,在戏曲界、文史界均获好评。
生于天津长于天津的孙老乙先生,熟谙民国年间天津地方掌故。孙老在世的时候,我和徐凎、方兆麟、王紫苓、陈绍武、孙元喜等文学艺术界友好,隔三岔五就与孙老乙先生一起聚会。记忆力颇强而且健谈的孙老,说起往事滔滔不绝,不光谈戏曲艺术,还谈亲历亲见的乡情旧事,我等听得句句入耳,谨记于心,过后我将孙老所谈的散金碎玉整理成笔记,分类保存,有的内容撰成小文在报刊发表。
转瞬间,票友出身的名丑孙老乙先生作古已经十周年,特撰此文以为纪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