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中国戏剧选择了孟冰。这一年,他创作了《寻找李大钊》、《谁主沉浮》、《开天辟地》、《秋风秋雨魂归来》、《飞船》等;北京、上海、杭州、沈阳、西安、成都、济南等地相继上演了他创作的《这是最后的斗争》、《毛泽东在西柏坡的畅想》、《黄土谣》、《生命档案》、《辛亥魂》、《红白喜事》、《生命高度》等14部大戏。孟冰的戏剧,受到观众欢迎,也令戏剧界瞩目。
多年来,孟冰把自己的血液、责任和情感,融入戏剧,升华为艺术,在舞台上结出一朵朵美丽的戏剧之花。
在孤独中追梦
孟冰成功了!可是有谁会想到这成功背后的汗水与艰辛付出?
41年前,年仅14岁的孟冰提着一个网兜,里面装着脸盆、牙具,从动物园乘47路公共汽车去八大处北京军区毛泽东思想宣传队话剧队报到。从那天起,他开始了戏剧的梦想……
然而,最令他兴奋的也只是在演出《槐树庄》时扛着红旗跑跑龙套,更多的时候却是“上天入地”。“上天”,就是爬到舞台的最高处给升降布景的吊杆加、减铁砣;“入地”,就是下到舞台地下室的灯光操作间,按照导演的要求操作灯光,诸如面光、侧光、耳光、追光、顶光,他都干过。此外,团里有出“公差”的活儿——拉大米、拉木头、拉白菜、运垃圾,总少不了他,耳边还时不时地飘来一句“明年转业的就是你啊”。
孟冰说:“那时,我老在这种危机当中生活,就觉得所有的人都看不起我。”可他不灰心,处处做有心人。哪怕是别人最看不起的工作,他也能获得一分收获。他说:“做舞台工作这段时光对于我的创作奠定了很好的基础,主要是增加了对舞台空间的感受,熟悉了舞台。”他见缝插针,发愤读书,曹禺、田汉、老舍、易卜生、莎士比亚、莫里哀,乃至政治、经济、历史、文化方面的书,都是他喜欢阅读的。遇到不懂的问题,就向胡可、魏敏等艺术家求教。孟冰用知识充实自己,在孤独中寻找自己的人生之路。
在逆境中成长
成功,对于孟冰来说真是太难了。做演员,他没有优越的条件;做编剧,他的基础也不优越。自己辛辛苦苦写的作品,常常得不到承认。至1990年他共有10个戏被“枪毙”,包括《正月十五雪打灯》、《山脉》、《来自滹沱河的报告》等,《红白喜事》、《她们没有墓志铭》、《来自滹沱河的报告》也都没有被自己所在的团上演。
孟冰心里很痛苦,很多人也为他着急。因为再这样下去,不但他的前途要成问题,还会危及整个团队的生存。但孟冰不服输,让眼泪往肚里流,他就像一匹受伤的狼,自己舔干身上的血迹,咬紧牙关——干!自《红白喜事》等剧获得成功后,他的创作自信力大大增强。他相信,只要肯下苦功夫,是能够创作出好作品来的。这便有了《郝家村的故事》——第一个得奖的戏。
然而,还没容孟冰松一口气,《突围》、《老兵骆驼》又没通过。《老兵骆驼》是剧团准备参加第七届全军文艺会演的剧目。这下孟冰可真着急了。他不想因为自己的原因让剧团失去参演的机会,赶忙翻出十年前写的剧本《绿荫里的红塑料桶》,连夜奋战,对原作做了较大的修改。剧团成员也憋着一股劲儿。排练时团长、政委招呼做饭,上尉、大校在食堂切菜打下手。功夫不负苦心人,全团同志的汗水浇灌了成功,《绿荫里的红塑料桶》获得第七届全军文艺会演优秀剧目奖。
此后,孟冰一发而不可收,又连续创作出《黄土谣》、《毛泽东在西柏坡的畅想》、《生命档案》等获得多项国家级大奖的优秀剧作。
把葡萄酿成酒
作为军旅作家,孟冰的戏基本都是“主旋律”题材,每一部的创作难度都很大。难就难在如何使“主旋律”的戏既有思想性,又有艺术性,让观众爱看,并经得起时间的检验。
这一直是孟冰苦苦思索并力图突破的问题。
孟冰之所以在创作上取得成功,一是具有深厚的生活基础;二是他用“心”创作,每一部作品都投入全部感情;三是创作视角独特,剪裁精良;四是他的作品既与时俱进,又富于前瞻性,使作品显现思想的光辉。话剧《生命档案》,素材就是一个人,一张桌子,一个放大镜和一堆落满灰尘的档案资料,要写成一部大戏,谈何容易!孟冰用自己的“心”去感受主人公的“思想情感”,通过描写主人公对革命事业的热爱与执著精神,表达了自己对英模人物、对人民军队无限热爱的一颗忠诚之心。
这就是孟冰的过人之处!不论面对怎样难啃的题材,他总是能够运用自己的智慧,以机智灵活的手法,使作品具有一种吸引人的魅力。可以说,在如何把中国的现实与我们的理想结合起来这一点上,孟冰的作品显示出独特的艺术追求,开辟出一条新的创作道路,为今天的戏剧创作积累了丰富经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