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春华虽已年近花甲,在台上却仍如昔日:翻打扑跃,敏捷火爆;蹿蹦纵跳,干净利落;京音话白,口齿伶俐;方言俚语,熟练准确。《三打祝家庄》开打时,乐和对着祝虎脖颈,稳准狠地一刀劈下,获得满堂采;《三盗令》里;蔡庆从高桌上一个漂帅脆的“折腰”翻下,迎来热烈掌声;《打瓜园》里陶洪说的山西话,可谓字正味浓。
他8岁学艺,12岁进天津稽古社,十几年间,每日天不亮起来喊嗓子,压腿下腰,练功学戏。武丑行当更有“缩、小、软、绵、巧”的特技,还得抓时间拿各种顶,走各样矮子,翻不同的跟头。班主是不肯白养活学生的,每天还得参加日夜两场演出。别人睡觉了,他还加练夜功。正是由于他基本功扎实,1946年因飞机失事,摔断脚骨,一年后上台照演《盗甲》《偷鸡》,无丝毫破绽;1952年去蒙古慰问施工人员,半天连演三场《闹龙宫》。没一点倦意。直到现在仍是一天三遍功,就是在家里休息,也得铺上毯子,翻几个轱辘毛,搬过椅子,拿几把顶。
他那勤奋好学的精神,更是令人钦羡。张春华学会了从川剧移植来的《秋江》,虽在国内外演出过多次。但前年趁川剧名丑周企何来京的机会,他特意给周老表演一次,向周求教。他看过几个剧种的《拦马过关》后,先学会昆剧,又融其它剧种之长,创演了京剧《挡马》。
“勇于创新”是三十年来张春华的又一突出特点。《三岔口》的刘利华本来形象丑陋,格调不高。1951年他和张云溪一起,作了去芜存菁的修改,把黑店主改成了见义勇为的江湖好汉,保留了摸黑开打的特色。在第三届世界青年联欢节上荣获金质奖章,这出戏已演出1300多场,成为京剧舞台上最为脍灸人口的剧目之一。其它如《小放牛》《盗甲》等戏,也从提高思想性人手,作了不同程度的修改。他对京剧演现代戏也赋予了极大热情,突破了行当局限,塑造了丁少纯、节振国等现代人物,都给观众留下了深刻印象。
目前,他正积极排练《三借芭蕉扇》和《铜网阵》,准备在最后几年舞台生涯中整理加工一些优秀武丑剧目,为京剧事业尽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