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玉磬生于河北省安新县同口镇一个梨园世家。她本姓陈,名国贤。她的父亲名叫陈栋材,艺名七阵风,是著名的刀马旦。由于父亲过早地去世,家境困难,王玉磬从六岁起,开始了白天织席晚’上学戏的生涯。
王玉磬学的启蒙戏是《胡迪骂阎》,在这出戏里,她几乎学练了老声唱腔中的各种板式。接着又学了《黑风洞》、《南天门》、《男起解》等。为了加强锻炼,她每天都要四点起床喊嗓,并登台唱娃娃生。由于她具有一条天赋的好嗓,偶尔也演些开锣戏,很受欢迎,开始崭露头角,人称“一口红”。
经常在河北农村演唱。十四岁到天津正式搭班,在小华北、上海茶楼等剧场演出。由于能和小香水、小瑞芳、小菊处等名演员同台演出,通过旁搜博览,在演唱技巧方面有了显著的提高。象她以后演出的《南北合》、《斩子》等,都是遵循小香水的路子,又吸收了小元元红(魏连升)、何达子的特长,再根据自己的条件,适当加以变化,逐渐形成了自己的演唱风格,在观众当中有了较大的影响。 河北梆子曲调慷慨悲壮,用以演唱悲剧最擅胜场。一九五四年春.天津市举办第一届戏曲汇演,梆子剧团便选定由王玉磬和宝珠钻合演《杀庙》。它虽然是只演三十分钟的单折戏,登场人物也不多,但确是一出十分激动人心的悲剧。为了精益求精,她们竟排练了一个多月。
优越的社会制度和安稳的生活,为老艺人们创造了研究河北梆子艺术的良好条件。这时王玉磬才逐渐认识到,过去只凭好嗓子演这出戏,虽然能够赢得观众的掌声,却没有能真正把人物演出来,没有体现出韩琪当时错综复杂的矛盾心理状态和勇于牺牲个人的高尚品德。在唱“贫妇人莫高声,墙里说话墙外听”这两句时,主寸去凭嗓子好,总要全力以赴,以期博得观众的赞赏。在排练中,同志们指出;当时韩琪既然嘱咐秦香莲不要高声,他自己当然更不能高声喊叫,而要轻轻地唱,还要唱出十分关切秦香莲的特定心情。她立即改弦更张,更多地从体会人物感情和所处的特定环境着手设计唱腔和形体动作。经过舞台反复实践,观众不仅能够接受,而且引起观众强烈的共鸣。在形体动作的设计上,韩琪自刎,以前处理为走僵尸。做为女演员的王玉磬,便采取了既不违背剧情又要因人制宜的作法,让韩琪自刎时刀架颈上,以单膝跪倒的姿势斜靠神案,然后再由秦香莲赶上,抽刀前去告状。演出效果很好。
王玉磬由此也得到了启发,使以后形体动作的设计做到了扬长避短。同时,她也从不放过在适当的时机重墨泼洒,发挥自己的特长。当韩琪受命追杀香莲母子时,由于不明真象,内心十分矛盾,唱: “赐我黄金眉头皱,千岁做事无来由。临起身他赐我刀一口,不杀她母子要我的头。”在设计唱腔时,头两句唱的是垛板,而把高潮全放在后两句上。梆子唱腔最讲究在大力渲泄感情的节骨眼上扶摇直上,一浪高过一浪。因此,当她唱”刀一口”的“口”字时,为了表达韩琪对陈士美的无比憎恨,就使足了丹田气,把“口”字由低翻高,而且越唱越高,高唱入云,大有石破天惊之势,然后把“不杀她母子”轻轻摆出,稍加停顿,再于煞尾拉腔处鼓足气力,着意发挥了河北梆子慷慨悲歌的特点,而形成另一个高潮。唱既唱足,情亦表足。她以此剧在当时荣获演员表演一等奖。 [1] [2]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