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网站首页 | 玲珑空间 | 梨园漫步 | 艺苑芳华 | 曲海泛舟 | 菊坛文萃 | 影视世界 | 粉墨春秋 | 精彩影音 |   
       
 
 
 
玲珑珍藏资料:下载 (本网搜集整理的部分视频资料,只用于免费交换和捐款回赠) 今天是:
您现在的位置: 玲珑戏曲艺术网 >> 艺苑芳华 >> 艺文札记 >> 正文
 
 
 

用户信息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图文]独具特色的六岁红
普通文章[图文]为评剧唱腔发展尽心尽力
普通文章[图文]评剧作家成兆才
普通文章[图文]马志明:父亲马三立大爱如山
普通文章[图文]天津有个少马爷
普通文章[图文]刘喜奎与时装戏
普通文章[组图]《深夜静悄悄》中的青年演员们
普通文章[图文]介绍豫剧新秀王清芬
普通文章[图文]赵燕侠:多才多艺  急公好义
普通文章[图文]渠天凰:让昆曲雅韵永传扬
 

推荐文章

 
推荐文章[图文]独具特色的六岁红
推荐文章李慧芳:四度重演《洪湖赤卫队》
推荐文章于连泉与筱派艺术
推荐文章[图文]评剧刘派传人----新翠霞
推荐文章[组图]筱派男旦陈永玲
推荐文章试谈王玉磬的演唱艺术
推荐文章[组图]哈宝山的“配角艺术”
推荐文章[组图]陈春:津城遍听梆子腔
推荐文章忆河北梆子表演艺术家银达子
推荐文章莲小君:我的师父爱莲君
 

相关文章

 
曹禺像《雷雨》中的周冲
河北女师 “雨”后“日出”
曹禺老师为我们树立了榜样
“女篮五号”爱京剧
曹禺夫人李玉茹
[图文]“三不管”学艺遭打 分享到:
|
大师曹禺戏里戏外的天津往事(下)
内容提要:记者日前来到这里发现,“修旧如旧”的建筑风貌与30年代的老照片几乎别无二致,只是饭店和客房早已没了踪影,也再不见当年出入的妓女、交际花、官僚买办和富商,现在,这里一楼变成了“百信金楼”,二楼则是“Me&City;”的大卖场。

文章来源:天津视窗    文章作者:佚名    摄影作者:    浏览量:102    更新时间:2012-9-28

曹禺故居惠中饭店 “遇见”不少陈白露潘月亭

世人皆知,曹禺的著名话剧《日出》,是以惠中饭店为背景创作的。他在这里看到了像陈白露那样的交际花和像潘月亭那样的富商,剧作中所描绘的陈白露面向劝业场、兴业银行和交通饭店的房间,楼下的老电车以及四面钟后的悲惨凄凉都能反映出这部话剧以惠中饭店为社会生活背景。此后拍摄的《日出》的电影、电视作品,也基本都在这里取景摄制。

惠中饭店坐落在和平路与滨江道交口。当时取名惠中饭店,有两层含义:一是借用“秀外惠中”来说明其外观华丽、辉煌,室内充裕实惠;二是因为当时饭店地处外国租界内,取其受惠于中国人的意思。饭店有六层,平面布局呈三角形,建筑面积11940平方米。店内有客房100多间,设中餐、西餐部及舞厅、露天电影。

记者日前来到这里发现,“修旧如旧”的建筑风貌与30年代的老照片几乎别无二致,只是饭店和客房早已没了踪影,也再不见当年出入的妓女、交际花、官僚买办和富商,现在,这里一楼变成了“百信金楼”,二楼则是“Me&City”的大卖场。

曹禺当初是出于什么机缘来到惠中饭店找灵感的呢?焦尚志教授对记者说,那是在上世纪三四十年代,中国旅行剧团在全国各大城市巡演《雷雨》,在天津的演出地点就在惠中饭店。“他们就邀请曹禺前来观看、指导,还单独给他包了一间房,方便演出后一起研讨。”就是在这段时期,曹禺对惠中饭店有了深入的了解,并把自己在此见到的银行经理和流氓恶棍的形象写到了作品里。

“三不管”地区 跟乞丐学“数来宝”却遭打

《日出》的故事发生地有两处:一处是XX大饭店,一处是“宝和下处”。前者的原型是前文提到的惠中饭店,后者则是南市“三不管”的下等妓院。

老天津卫的“三不管”曾与北京的天桥、南京的夫子庙齐名,都是解放前黑社会人物的乐园。当年的“三不管”在南市南边。王仁安的《天津政俗沿革记》上说:“南门外一望荒凉,向多积水。自庚子后,外人租借地逼至东南(城)角及海河东岸,歌楼酒肆,丛错其间。”“三不管”这个名字的来源,一种说法是:“乱葬岗子(随便埋死人)没人管;打架斗殴没人管;坑蒙拐骗没人管”。另一说法是:“这块大洼在中国城区以南,法、日租界的西北,三个国家对这块租界地发生的案件都推诿不管。”

写作来这里观察生活,绝对能够有非常直观、真实的体验,但是也充满了危险。“曹禺写《日出》时,想写乞丐数来宝的桥段,为了写得更加生动真实,他就去跟乞丐交易,给乞丐一笔钱,让乞丐教他数来宝。结果给的钱太多,乞丐误以为是侦缉队设下的陷阱,拿了钱却没在约定时间出现。曹禺不死心,又四处寻找,走到一所破房子里被躲在里面的乞丐当做抓他们的人打了一顿。”焦尚志教授说,此后曹禺意识到一个人去“三不管”很危险,就拉着朋友一起去。“他去过多次,体验也很深。像《日出》中翠喜这个人物,他自己也说是在‘人类的渣滓里发现了一颗金子般的心’。”

焦教授还告诉记者,曹禺的剧作之所以一再复排,经久不衰,就是在于不仅有深厚的文学性,而且具有极强的舞台效果。这与他细致入微的观察与体验生活密不可分。曹禺的四部大剧都在他30岁之前完成,此后的作品一直难以超越这个高度,“他晚年很是苦闷,想写更好的作品但却缺乏创作的激情。”在焦教授看来,成名后的曹禺担任太多职务,从而没有时间再像这样长时间、深度地体验生活,是新作“难产”的最大原因。

文章录入:戏迷知音    责任编辑:戏迷知音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友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玲珑戏曲艺术网 Copyright ©2002 - 2010
    设计维护:戏迷知音 站长电话: 13072009574
    投稿咨询:[email protected] MSN即时通: [email protected] 津ICP备06000154号
    请您尊重他人劳动成果,转载本站资源时,请注明出处与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