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文]我和石慧儒老师的艺缘 |
分享到: |
|
|
我和石慧儒老师的艺缘
|
|
|
|
内容提要:清歌雅韵传情深, 字帖美誉贵意真。朴实隽永脱俗媚, 心灵呼唤再创新。作为赏艺者, 在感受中华说唱艺术魅力, 深知名家名段“ 犹如一日三餐” 绝非过誉。 |
|
|
|
文章来源:《戏剧之家》2011年 文章作者:笑暇
摄影作者:无 浏览量:413
更新时间:2016-6-27
|
清歌雅韵传情深, 字帖美誉贵意真。朴实隽永脱俗媚, 心灵呼唤再创新。作为赏艺者, 在感受中华说唱艺术魅力, 深知名家名段“ 犹如一日三餐” 绝非过誉。
此刻, 耳边不断传来单弦女杰石慧儒在其代表作《杜十娘》〔南城调〕后两小节: “ 你不是把奴卖了吗, 我就跟人家去。说办就办, 还不可迟延。有的是现成的酒饭, 你自己去用吧’ 奴不能陪伴, 要去安眠… … ”难得的是, 这位石派单弦创始人的艺术素养、功力与实践经验紧密结合, 唱得那么合乎人物的身份、性格,情绪变化能从始至终, 悦耳动听。《杜十娘》与《道春》、《鞭打芦花》、《地下苍松》等, 都 是她留下的传世珍品, 百听不厌。越听越有新的发现, 受启发、鼓舞, 有着审美和历史、人文价值。我1 9 3 3 年2 月初生于天津老城丁公祠前余庆里,1 9 3 9 年就从广播中迷上了石慧儒的“ 单弦牌子曲” 。她唱得字正腔圆, 音准味浓; 说得清晰晓畅, 明朗自如, 吸引我每天按时收听, 而且从中得到了不少历史知识、伦理道德、掌故风情· … 再听老人们议论: 敢情这拥有德寿山、何质臣、荣剑尘等男`!生说唱家的`文明单弦” 里边学问大啦` 从这里我初步明白了杜+ 娘为什么“ 怒沉百宝箱” , 武松为什么` . 杀嫂” , 庄子休为什么游春… … 这一来, 从心里赞叹石慧儒老师。可是听到1 9 4 2年还不知道这位启蒙老师什么模样呢, 只知道是位女艺人。到1 9 4 3 年, 开始到南布燕乐戏院看“什样杂耍” , 这才看见了台上的石慧儒老师。当年, 她在 “ 乐亭大鼓”大师王佩臣唱过之后从容登场时, 望着那敦实的身型、祥和的面容、朴素的衣着, 十二岁的我不由得对家长说: “看’ 多像位女教师。” 特别是她在〔曲头〕、〔数唱〕时,手击八角鼓, 脸上那郑重的神情, 就像是要开宗明义的宣讲。手势与眼神用得很准,帮助我理解了词意, 熟悉了不同的故事。放下八角鼓后, 或以手扶桌目视前方, 或面呈笑容前行一步, 与台下亲切交流, 来得那么自然大方, 不做作, 不矜持, 一点不显得多余。从那时起, 少年的我欣喜于看到了广播中演员的真面目, 为此常和同学们一起议论。有一位同学问我: “ 你知道石老师有多大岁数, ”“ 嗯, 得有三十多了吧, ” “ 快赶上我妈了, ” “怎么, 快四十岁啦, ”都是十二三岁的孩子, 对二十岁的大哥、大姐都挺尊敬, 何况四十岁, 比自己大两倍,可算得上半老徐娘了, 可是实事求是地说: 从+ 四岁开始登上曲坛的石慧儒老师,到二十岁已经很成熟稳健了, 虽然是清水脸儿, 不施脂粉, 也不穿红挂绿, 在台上讲今比古, 说唱故事, 像个小大人, 可不是小老太太啊’ 后来我常在街上、商场、剧院门口碰上台下的石慧儒老师, 人家一举一动都那么老成持重, 说话慢条斯理的,比在台上倒是显着年轻一点儿。到1 9 5 1年, 为常、程二烈士送殡时, 由于悲痛、怀念, 穿蓝褂罩儿的她在人群中更加庄重、老练, 忆述往事, 如在目前。她动情地说:“ 太可惜了! 宝至才二十九岁, 比我大一岁, ” 原来她只有二十八岁, 还在青年时期呢! 这种年貌不一致的现象, 在艺人中还是较普遍的。以后, 天津市曲艺工作团成立了, 我常在“ 燕乐”( 当时改为“ 红旗戏院”) 观摩她的演唱。不论是传统节目《巧娘》、《葛巾》、( 打渔杀家》( 经过名士改编)等, 还是反映现实生活的新段( 特等劳模张淑云》、( 反浪费》、《范大嫂勤俭持家》和在系列曲艺剧中塑造的不同形象, 特别是在《新事新办》中扮演的贵德娘真实感人。好在突出了农村的新气象, 活现出人物的热情爽朗、思想进步的特征。与小映霞、常宝霆、苏文茂的对白与对唱“新媳妇眼看来到门前, 咱家的一切还没准备全… … ” 字清味醇, 情浓意饱, 在《赵小兰》、《技术员来了》等剧中也有不同的演唱, 深为观众赞扬。1 9 5 6 年因故表演了曲剧, 未成大气候, 在业余剧团中却不断传扬, 石慧儒老师对此的贡献, 同样值得研究。1 9 5 8 年我由国棉二厂调天津市群艺馆工作后, 就有了当面访谈的机会。石慧儒老师也早视我为台下知音。此后, 不论是她参加全国曲艺会演的《有志不在年高》和其他名作, 我都认真地听并参加讨论,撰写评论稿。1 9 6 0 年我调市作协《新港》编辑部后, 曾两次为其代表作( 杜十娘》撰文, 《寄丰富于明确》、( 行腔吐字曲曲传情》在《新晚报》发表。我也没想到1 9 6 2年初, 万力、史如北等领导同志告诉我:由于陈云同志重视天津曲艺, 布署了四项任务, 市文化局调你去担纲, 这个机遇很好。春节后负责人事的于婉玲同志让我到文化局报到。由于热爱曲艺事业, 我无条件地服从了组织安排。此后, 和包括石慧儒老师在内的一批曲艺家有了工作上的联系。当时, 我们几个人和市曲艺团同在哈尔滨道63 号办公。我几乎每天上午都与石慧儒老师碰面。有时,她排练节目请我去听或主动走进我们的办公室, 聊这聊那, 进一步建立了基于互学共进、研艺增识的情谊。她坦诚地告诉我: “ 你写的评《杜十娘》我念了三遍, 深入浅出, 准确又可看。说明你会听, 善于钻研, 往后还得多帮助… … ”她说得那 么实在, 没有浮躁虚伪, 还就拙文中提及的“ 咱夫妻背井离乡, 你的胸怀要放宽”重音字的处理, 弦师王富贵在顿挫上的指法不仅弹出了字音与应有的情感, 唱着格外舒服。有时, 我和石慧儒老师谈及借鉴与创新的关系, 从单弦谈到评剧、河北梆子《杜十娘》的同中之异。特别是川剧名家廖静秋( 当时红影星廖学秋之母) 在影片中的精彩处理。石慧儒老师谈起自己从评剧名家鲜灵霞、河北梆子名家张淑敏表演的杜十娘美而深切, 所受到启发, 教益, 增强了视觉形象, 在台上手、眼、身、步都有了准范儿。感情、语气、神态、动作务求符合内容, 可又是用单弦说唱· , · … 说着, 她还吟咏着〔叹五更〕和讲述为什么用〔胡广调〕表现, 其中“ 花金钱买恩爱也是枉然” 的唱腔处理就不一般。她若有顿悟地说: “ 这就是艺无止境吧! 可不能满足现状、自我狂妄, 要追求新的目标, 百尺竿头, 更上层楼!” 她是这么说的, 更是这么做的。令人难忘的是,1 9 6 3 年秋石慧儒老师端着那只特号的搪瓷茶缸找到我说: “ 末行( 著名弦师“ 三李” 之一) 谈到你介绍他看苟慧生先生演杜十娘的文章, 可否借给我看看。” 我当即找出刊有此文的《河北文学》交付, 并说: “荀慧生先生对` 抛宝’ 有独特见解: 认为不必一件件地夸, 有炫耀之嫌。会给人以金钱至上之感, 这与杜十娘以沉江控诉, 展示道义价值与人格魅力的主题不符。”她点头未立即表态。过了几天, 她来还刊物时说: 荀先生对人物的分析很精辟, 至于一件件地抛宝, 我认为是必要的。
|
文章录入:戏迷猪猪 责任编辑:戏迷猪猪
|
|
上一篇文章: 唐恺与《反西凉》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