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从小出生在梨园世家,太爷是京剧史上赫赫有名的“曹毛包”(曹伯泉),在京剧界颇有声望。爷爷曹玉章也是“裘派”名家,桃李满天下。我的姥爷杨润生也是京剧演员、编导,我的大舅杨小明是“高派”老生演员,曾拜师于李宗义先生门下。我受家人们的影响从小耳濡目染,对色彩斑斓的舞台和精彩纷呈的演出十分入迷,三岁开始看戏,六岁登台,十岁考上黑龙江省艺术学校京剧班,走上了京剧专业之路。
毕业工作之后渐渐有了自己的艺术鉴赏能力。最崇拜的就是李浩天大师,最爱李派艺术。
在2012 年中央台戏曲频道主办的青年京剧演员大奖赛上,我终于见到仰慕已久的李浩天先生。我鼓起勇气自报家门,说出了多年的心愿——想拜李浩天先生为师。由于李浩天先生对我了解不深,只问了一些基本情况之后,觉得我刚从武生改文武老生,基础不够,就委婉地说回家先多听多学文戏,并没立刻答应我拜师的请求。李浩天先生说的话我都记在心里。回到家乡,我四处搜集“李派”的各种资料,按李先生的要求开始钻研文戏。我深知业精于勤荒于嬉,不敢耽误一点时间,每天都认真看视频,听录音带,模仿习练,刻苦钻研。2013 年,黑龙江省京剧院要排“关派”(关肃霜)代表剧目《铁弓缘》,我饰演匡忠。这是一个唱念做打并重的角色,需要很全面的基本功来完成。在“小关肃霜”邢美珠老师和贾喜林老师手把手的教导排演下,我出色地完成了这一任务,得到了同行们和观众朋友的认可。中央电视台戏曲频道空中剧院栏目录制《铁弓缘》一剧时,李浩天先生担任舞台总监。看到我饰演的匡忠后,他非常欣喜,认为我是个可造之材。他把我叫到身边说,去年你要学“李派”拜我为师,我没答应你,今天看了你的演出,知道你在这一年里没少看资料和学文戏。你的条件不错,只是唱法和发音不对,今天我就收你这个学生了。我欣喜万分,从小梦寐以求的愿望终于实现了。说到这儿还有个小插曲,可能是幸福来得太突然,我激动得手足无措。本来搀着先生下台阶,一不留神先生滑倒了,吓得我一身冷汗,心想怎么这么笨啊,人家先生刚答应你就给人家扶摔了。没想到先生滑到一半突然一个转身,一个“卧鱼”!居然毫发无损,还笑着对我说:“幸亏我这反应快,有功底!”一下缓解了当时紧张又尴尬的局面(后来跟先生学戏长了才知道,先生膝盖因为年轻时练功落下了病根,现在走路都很吃力了。)
回到剧院,于峰院长知道此事后,对我拜师一事非常重视,为我学戏提供各种条件。他刚上任第一个送出去学习的就是我。2014年,我打点好行装,到北京向李浩天先生学习“李派”京剧艺术。第一次去跟先生学戏的经历我记忆犹新,那时正赶上李浩天先生在录制“空中剧院”天津行。李先生身体不适,每天打完针忙完工作抽空就给我说戏,晚上还要盯着台前幕后的录制情况,几乎每天都要忙到深夜才能回到宾馆休息。有时候我真怕老人家身体扛不住,让他休息会儿,他就说你从边远地区来一次不容易,不像守家在地的时间多,能多给你说点就多说点。李浩天先生了解到我的工资不高,就经常带我去饭店吃饭。在短短的十几天里,李浩天先生就把《野猪林》的文戏给我教会了。“空中剧院”天津行之后,李浩天先生领着我回家里学戏。一进家门,李先生的夫人就已经做好一大桌菜,欢迎我这个来自黑龙江的孩子。师娘的亲切,让我一下子就没有了生分劲,真的就像回到家里一样。师娘听师父介绍说出来学戏经费有限,马上就跟先生一起带我出去找附近最经济舒适的住处,给我介绍乘公交车来回路线,细致周到、无微不至。又告诉我每天上午跟师父学戏之后就在家里吃午饭,然后下午学完戏吃完晚饭再回宾馆。几天学下来我实在是不好意思,就买了点水果和蔬菜,没想到把师娘气急了:“你这孩子咋不听话呢,告诉你家里啥都不缺,你瞎买东西。这水果都拿回去自己吃,菜你拿回去也做不了,放这儿我明天给你爷儿俩做了吃吧!”师娘和师傅对我犹如自家的孩子,教戏育人,情义深长。
通过系统专业的学习,我知道自己是学武生后改的文武老生,文戏基础差,先生几乎是一字一句地不厌其烦地教,用先生话讲:“你虽然基础一般,好在没毛病,就像白纸,我直接往上写毛笔字就成了,不像他们我还得给改毛病,费劲!”在唱法和嗓子的运用发音上我也有了全新的认识和质的改变。先生说话平时听不出什么来,可说戏时一张嘴马上就不一样了,《野猪林》“大堂”一段念白,那真是跟蹦豆一样干净利索。李浩天先生说戏非常细致全面,小到一字的字头字腹字尾,发音收韵,大到人物性格的差异、气质的不同,都恰到好处,完美无缺。先生说李派的重要特点,就在于将京、海两派的优点吸收、融合,李派的表演继承了古典唯美主义的优良传统,他父亲(李少春)自幼生长在“海派”的环境之中受到“海派”的熏陶,而后专攻余、杨,吸取了余、杨这方面表演的精华,从《野猪林》《响马传》《打金砖》《云罗山》《百战兴唐》《满江红》《大闹天宫》到《白毛女》《红灯记》《林海雪原》等剧目,在广收博取前辈诸家精华的基础上,通过不断总结、发展、创造,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
先生还告诉我李派的行腔运腔技术是对唱腔的处理方法和演唱时劲头、尺寸和节奏感的把握。如何用提溜劲儿行腔?这是一种富有弹性的提拉劲,耍腔时非常注意合理运用擞音、滑音、连音等小腔技巧,用好了行腔时处处相连、环环相扣,如流水行波一般,整个唱腔更加饱满平整。尾腔收音要顶上去,干净利索、不能拖沓,收音要平,既不抖也不颤。还有李派最具特色的懒腔,这是李少春先生在余派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两股劲头混合使用让整个唱腔不仅没有生硬之感,反而更显得高贵典雅。用在如《野猪林》等悲情英雄戏中就很合适了。表演方面要注意分析剧情、人物性格,了解唱词含义,注意运用声腔表达人物的情感和特点。只有丰富自己的知识和阅历,提高自己的艺术品位和艺术鉴赏力,才能从人物内心去感受唱腔、理解剧情,对唱段中的每一个字、每一句唱词都细加揣摩,能准确无误地将人物的情感从唱腔和表演中展现出来,精益求精。
李浩天先生的艺术造诣和“李派”艺术的独特魅力让我深刻领会到京剧艺术的博大精深。学习、继承李派,决不是单纯地去摹仿李少春先生,而是首先要学习“李派”的方法、规律,广收博取,在踏踏实实继承前人精髓的基础上开拓、求变、创新。
京剧艺术魅力无穷,源远流长。京剧艺术事业的发展需要的是传承,是后继有人,发扬光大。正所谓“路漫漫其修远兮”“奋斗正未有穷期”。我要做“曹家千里驹”,在京剧艺术和“李派”艺术之路上,马不停蹄,勇往直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