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来京剧舞台上演员谢幕,观众也欢呼琴师登场,与大家见面。这是为琴师与演员通过密切的配合和精湛的技艺,创作出优美动听的声乐艺术而鼓掌。由此可见,好的胡琴伴奏在塑造音乐形象,表达人物感情,描写环境剧情,渲染舞台气氛等方面,起着至关紧要的作用。
著名琴师杜奎三先生曾讲述过这样一件事情:徐兰沅先生早期为谭鑫培伴奏《洪洋洞》,谭唱至“自那日朝罢归……”的[二黄快三眼]唱段时,徐在“三更时梦见了年迈爹尊”一句的后边,用胡琴外弦拉过门,音色略显高亢。演出之后,谭对徐说:“剧中的六郎在失去焦孟二将之后,精神不振,睡梦中又梦见了自己的父亲,更是悲伤不已,我唱完这一句后,有一个用水袖展眼擦泪的动怍,你的胡琴过门用外弦,我做不出戏来了!”由此不难看出胡琴的伴奏与演员作戏的关系是多么密切。如果不管剧情的需要与否,不适当的玩弄技巧,甚而无目的的乱用“花过门”以引来叫好之声,会破坏戏剧效果的。
“花过门”是一种旋律变化很强的过门,它比原来的过门多加些音符,所以叫做“花过门”。有些人很喜欢这种过门。但是“花过门”不能脱离唱腔内容而单独存在,过门的变化必需适合于唱,适合于剧情。在《龙凤呈祥》的“洞房”一场中,孙尚香处于新婚之夜,心情喜悦非常,她唱的[西皮慢板]中穿插了“花过门”,有力地衬托了剧情;反之,在表现人物悲痛欲绝甚而行将死亡的唱段中加进大量的节奏欢快的“花过门”,显然是欠妥的了。
徐兰沅先生讲过:“一个琴师要做到,指法虽清能净,抑扬顿挫须明,传神传情表戏情,方称艺术之精,”作为一个琴师光具有高深的拉琴技巧是不够的,还要看你会用不会用。因此,怎样掌握胡琴伴奏,如何配合演员表现出喜、怒、哀、乐的情感,是衡量演奏者艺术修养的标准之一。胡琴是工具,技巧是手段,要通过工具和手段去达到一个目的—一表达人物和剧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