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编整理戏曲传统剧目,做法大体有二:或点石成金地大改;或去芜存菁地小改。当然也有乱改的,则另当别论。
就小改而言,多是从主题思想和情节结构上着眼。但在人物形象的进一步精雕细刻上,则嫌下力不够。尤其是对剧中次要人物的刻划,更少注意,往往令人有红花虽好,绿叶欠佳之憾。比如《红楼二尤》,总感到对在前半出戏里起穿针引线作用的薛蟠,处理过于草率。第一场《赴寿》,他见到贾珍等三人时说:“…我叫呆霸王薛蟠,人家都知道。你不是宁国府的贾珍吗?他叫贾琏,你们是叔伯哥俩。他叫贾蓉,他是你的儿子。……”显然是为代替“报家门”而硬加的插科打诨。第五场《授聘》,为了使贾琏给柳湘莲做媒时能避开薛蟠的耳目,以便引出柳误信薛言而退婚的戏剧冲突,三人饮酒时,薛即说:“……二哥,近来我可有个毛病。……见了酒就没命,一喝就醉!”更是突兀造作,为戏而戏。
中国京剧院四团最近整理演出此剧,对薛蟠形象的艺术加工,值得称许。他们用一个“醉”字作为人物行.动的贯串线,把薛蟠始终处理为一个醉生梦死、醉话连篇的酒鬼。这样一来,薛蟠的变相“报家门”,便合理化了;即使删去“一喝就醉”的台词,观众看到其沾酒即醉的行动,也觉得真实可信。可见,对剧中人物作整体上的艺术构思,是至为重要的。
白璧有疵、美玉蒙尘,在所难免,只要下一番剔瑕拭垢的功夫,它定会放出更其夺目的光辉。在眼下流行赶时髦的“题材热”与尚奇巧的“情节热”之时,四团能舍此而致力于塑造人物,哪怕是对一出旧剧的小修小改,不也难能可贵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