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显祖是明末伟大的戏曲作家。毕生作品很多,流传下来的除《还魂记》《紫萧记》《邯郸记》《南柯记》《紫钗记》剧作五种外,还有《玉茗堂集》等诗赋文章多篇。目前,北方昆曲剧院排演的《牡丹亭》(即《还魂记》),是汤显祖艺术趋于成熟时斯的作品,脱稿于1598年(48岁时),其中“春香闹学”“游园惊梦”“拾画叫画”等单折,数百年来公演未辍,足见官是深受历代观众所欢迎的优秀剧目。
《牡丹亭》原出话本《杜丽娘慕色还魂》,改编传奇后,顿时轰动艺坛,曾有过“家传户诵,几令《西厢》减价”的记载。
宦门少女杜丽娘,受封建礼教禁锢,终年闷处深闺,非但足不能出户,就连罗裙上绣一对鸟儿的自由,也不免横遭干予甚至被视为。不轨”。杜老夫人在“惊梦”一场中,就曾说过“夫婿坐黄堂,娇娃立绣房,怪她裙衩上,花鸟绣双双”的诗句。在她看来,女孩儿家裙衩上绣一双鸟儿,便是“动春心”的行为,礼教与家规都是不能容许的。
一天,丽娘梦中见到一位书生,“年可弱冠,丰姿俊妍”,手拿一枝垂柳要她题词,梦醒后心绪不宁,由慕生情,由情生病,由病而死。死后三年,魂灵果然遇到了梦中的那位书生,原来世上真有其人,名唤柳梦梅。于是死而复活,终与书生结为夫妻。
作者以拔尘脱俗的浪漫主义手法,赋与青年男女爱情故事以新的生命,这在极力推崇程朱理学,提倡“女德”至上的晚明社会,上演此剧无疑会在青年中引起强烈共鸣。果然,成千上万的男女(特别是闺阁女子),看后感动得如痴如呆,死去活来者不计其数。据传:娄江女子俞二娘,看完《牡丹亭》伤感自己身世,愤惋而死;杭州女演员商小玲,扮演丽娘唱到“待打叠香魂一片,阴雨梅天,守得个梅根相见”时,声泪俱下,气绝而殒;扬州女子金凤钿,看罢《牡丹亭》居然写信给汤显祖,非他不嫁,因当时交通不便,书信辗转日久,等显祖接信赶来时,她已怀着真挚的爱情而死去了。还有,如今仍埋葬在西湖岸边的苦难女子冯小青,更有徘恻动人的遗诗:“冷雨敲窗不忍听,挑灯再看《牡丹亭》,世间也有痴如我,岂独伤心是小青……”读来又是何等感人!
《牡丹亭》能如此使人倾倒,折服,首先是作品切中了时弊,它敢于以鲜明的反封建思想,热情歌颂青年男女对爱情与幸福生活的追求,因而深触人心。另外作者运思独苦,能动之以情,才使作品真切而生动感人。汤显祖在写到“赏春香还是旧罗裙”一段时,情难自抑,泣不成声,竟跑到院外柴草垛里“掩袂痛哭”起来。这些遗闻轶事,都恰好说明了《牡丹亭》的艺术成就。
《牡丹亭》传奇原作五十五出,经北昆改编压缩,保留了原剧精华,又无伤故事完整与连贯性,难能可贵。
图为北昆的《牡丹亭》剧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