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志们,辛苦了!
总的说,在短短一个半月的期间,能获得这样的成绩,已经很不容易了。……这一阶段的工作,可以肯定地说,我们不是话剧加唱了。
同志们的意见,我都研究过了。有很多好的意见,有一些意见和我是一致的,有一些意见是我没有想到的,有些意见是我不懂的,特别是弦乐、打击乐,我需要学习。
同志们好的意见,不能一一列举。现在,把我自己的意见和同志们的意见搞在一起,当然,也讲不完整。我的脑子有问题,有时顾此失彼。建议由春桥同志组织一个小组,把各方面的意见认真地进行研究。
现在座谈,好比大家一起开会,我发言。
总的来说,主题比过去突出;正面、英雄人物比过去突出;结构比过去简练;唱词绝大部分是好的,个别的词句要修改,有的要重写。我要作自我批评了,不论《智取威虎山》、《海港》的词都是很好的,我这个人不大喜欢新诗,可是看了这次的词,感到有嚼头。李丽芳说得好,什么人说什么话,这很不容易。
音乐比过去好,但问题较多。少剑波的文学形象和音乐形象,都站得起来。杨子荣的腔,调性死板,板头不活泼,有些地方轻飘了;从头到尾都是西皮,一句二簧也没有。这可能是受了我的影响。可是我原来的建议是以西皮为主,以二簧为辅。现在的音乐给了他一个主调,不像杨子荣,像封建文人在赏雪。杨子荣的唱腔,要刚柔相济,有的刚要多一些,斩钉截铁,现在听起来飘飘然。杨子荣“打虎上山”,打击乐器很好,一到弦乐,就掉下来了,声乐更是轻飘飘,软绵绵的。看来,在这方面要攻坚了。
导演有一定的成绩,但是,由于时间短,生活不够,对一些场次的安排还是没有戏。
座山雕加了一场戏,只是减掉了他一些威风,不知为什么,演员不神气了,粘粘糊糊的。八大金刚都是废物,总有一两个厉害的吧!
看来,这个戏的问题,主要是平。矛盾不突出,不尖锐。关键是第二场、第七场。要把李勇奇和座山雕的矛盾突出,李勇奇和座山雕的矛盾,就是我军和敌人的矛盾。
座山雕要狠,栾平要厉害、狡猾,否则最后一场使人没有紧张之感。现在栾平一出场就好笑。
此外,音乐平,没有异峰突起,全剧高潮在什么地方呢?每个唱段的高潮在什么地方呢?搞不清楚。
我军的精神表现不够。小分队是正规军中挑出来的,都能单独作战,要机智、勇敢、沉着,能发动群众起来搞土改。很多人都像杨子荣似的。杨子荣这一典型人物,是代表小分队的。现在把滑雪一场戏去掉了,表现战士形象就没地方了。有人提议在第一场打打主意,加点优美、矫健的动作,是否可以呢?现在第一场解放军进行曲还可以,打击乐一响就不行了。
第十场的唱都不够,使人有点站不住的感觉。不现实。军队负责同志说,神化了杨子荣。其实,按现在的舞台调度,和过去差不多,杨子荣只有死路一条。第十场,让小分队和民兵去开打,既可表现小分队勇敢善战,又可以使杨子荣不死。
我军武器究竟用什么?不能乱来。这一次一定要解决。因为用什么武器,标志我军发展史。据我初步调查,小分队用三八式,有刺刀,手榴弹,至少要有一挺轻机枪。三八式是抗战后期,解放战争初期较好的武器。也可以有两枝卡宾枪。
给养,不能就地解决,后方有时跟不上,应当铺垫一下。
服装,我提了几次,老不改。八大金刚的服装,没有时代感,究竟穿什么?
群众的服装,要像电影那样,我军未到之前,衣服外面露棉花,穿单裤。小火车通了以后,可以像样一点,使人有新旧对比之感。
灯光、效果、布景都此过去好。但是,布景没有险要和寒冷的感觉。演员在寒冷方面也没有表演出冷的感觉。
军队负责同志给了我们很多鼓励和很多好的意见,要吸收进来,个别的意见,另外解释。
一定要写一个党的支委会。
总的说,架子基本上搭得差不多了。我们现在是在这个基础上进行修改加工。
下面,我逐场地提些意见,大家讨论。
对上海有个建议:搞个武生组,要过硬。找几个人组织起来,到部队中去生活,专门研究武打。拚刺刀问题不解决,武打过不了关。梭标、大刀和拚刺刀差不多。现在要把拚刺刀上升为艺术,拚刺刀解决了,运用起来就自如了。发现你们的基本功还不够,生活也不够,需要去学习。进行锻炼、提高。
《智取威虎山》中“滑雪”一场,割掉它对我来说是忍泪斩马谡。“滑雪”一场有两个好处,一、可以表现小分队;二、军民关系,由李勇奇带路。问题是时间不够。有了它就得二十分钟,起码也得占去十五分钟。再加上我们的生活不够,武打还没有过关,没有生活美。所以斗争了很久,觉得去掉这一场干净些,好一些.这个问题今天还可以讨论讨论,要不要?
现在就一场一场的来谈淡。反正是座谈,谈不完,以后还可以再谈。
我现在先单独讲一下管乐问题。
一种想法:“打虎上山”一场,先用二簧、后西皮。缺点是和四场有些重复。不过,也没有多大问题。这要仔细研究。八场再加些二簧,照这样,二簧、西皮之间的份量,可能就差不多了。
另一种想法和你们一样,就不多说了。不过八场全用二簧是不好的。
现在唱腔的板头太散、太死板,杨子荣的唱应该活泼一些,变化多一些。现在是慢原板、原板,快原板没啦,……听起来老是那个调调儿。那怕少唱一点,但要使它突出、集中。
前天我才找到了你们音乐上的高潮,就是少剑波在九场中的一句高腔。
设计唱腔时,不要将就演员,将就了就刻划不出剧中人物当时的心理状态,精神面貌。也可以另外搞一套将就演员的。
杨子荣的唱腔是不是可以化一些小生腔,可以考虑。也要有些武生腔,但不能太多。武生腔虽然少,但是它有那么股子劲儿,要英俊,现在太死板。
《红灯记》中老奶奶唱的一句是武生腔,是李吉瑞的。忘记是那一句啦,他们化的就此较好,使人不觉得。
第一场
(问:)前天你们第一场的小分队上了多少人哪?
(答:十三个人。)
看来人不能太多,我觉得现在够了;多了,会显得拥挤不堪,不容易摆好画面。舞剧院《红色娘子军》我曾给他们照过一次像,由于人太多,画面摆不好。摆成了,也很难看。这一点要注意。
第一场我觉得是干净的,但有弱点的,是简洁的,好的。
有的同志提出:是不是多加点舞蹈?照我看,要加舞也无非是翻、打、扑、跌,多加舞,我怕脱离了生活。能舞得起来吗?这个意见,主要说明了整个戏的气氛不够,从头到尾都是下雪嘛!可以在原有的基础上,适当的加些舞,要活泼一些生活一些。在音乐等方面使得气氛突出一些。队形变化上想想办法。今天要不把这些问题定下来,就会惶惶无主。
有些生活细节上的遗漏。行军时都要背个干粮袋。一般情况下是不吃的,必要时才吃。要不要呢?可以考虑,现在是披着斗篷。
给养问题要铺垫一下。小分队三十六个人,要用一个司务长。现在使人产生一个疑问:你们吃什么呢?这里有了铺垫,这样才能够在第七场时给群众分粮食,否则粮食从哪儿来?从天上掉下来?生活上的小东西要注意。司务长的铺垫,就好像粮食可能是由马驼着或车子运来的。可由小分队向后面打招呼“原地休息”来铺垫。
唱词上,总的说一下,有些词是不是说得太绝了。
像这些词:“黑龙沟……渺无人烟”,一个人也没有了,向什么人去侦察呢? “白骨累累……”,国际歌第一句是“起来!……”如果都是“白骨累累……”,又怎么能起得来呢?有些人写艰苦就写到那边去了。过了头。没吃没穿只不过是一时的,老是吃树皮、草根那会行啊?《万水千山》就是这样,老是吃树皮、草根,岂不把头吃的都直了!
演员的唱没有劲。像“心狠、手辣……”这样的句子,一唱出来就应该抓住人。
舞台调度,杨子荣一上来就来了个武生的亮相,这样不大好。应该跟着锣鼓点子上来,把亮相在报告、敬礼的地方,灯就打在他脸上。
有个漏洞,少剑波不是说要到黑龙沟宿营吗?可是在这里没有告诉杨子荣。
杨子荣在唱之前要不要加白,创作的同志可以考虑。
有人还建议,当少剑波看地图时,可以为杨子荣铺垫一下。讲老杨一定能完成侦察任务。这样一来时间又会拖长了。
最后的亮相构图是漂亮的,看上去舒服。
第二场
前天看戏,“座山雕”又神气了一点。应该厉害一些。六十岁不大合适。是不是五十岁?四十岁太年轻了,因为他是三朝元老。
不要搞脸谱。电影《林海雪原》是有脸谱。不要搞成凡是反面人物都是有生理缺陷的,这怎么能行呢?要靠演技。当然也可以适当的化装。有一个电影演员,好像是演《铁道游击队》中的日本人,我看所有演日本人的数他最厉害。脸上有那么一道子,突出了他的阴险。
这一场主要是群众、李勇奇的问题。如何突出他们。
座山雕和塌鼻子的对白要适当压缩。关于一撮毛下山的时间问题,这里可以不提,在这里讲了“下山半个多月了”……,威虎厅上又讲,这是不妥的。
问题在李勇奇身上,矛盾要是不突出,整场戏就提不起来。如何使李勇奇一出场就看出他是一条硬汉子。
这场我要使得观众能哭。现在这样的处理是不行的,不妥的。在李妻被土匪打死的时候,老太太要用低的声音喊出“孩子他娘……”,这要过硬,声音低,又要送到最后一排观众的耳朵里去。不能大喊大叫。现在《红灯记》就有这个毛病,外面有特务在盯稍,屋子里大喊大叫,这样岂不什么都暴露了吗?李母可用喊声暗示李勇奇。妻子死了。使得观众的眼泪流下来。现在李勇奇连妻子一眼也不看,就站在一边唱,演员在表现上是有问题的,妻子死活也不知道,也不去看一看。
这场戏无论如何要突出李勇奇。
座山雕掳掠的东西也太少了,看不出来,只见两个箱子。
座山雕穿什么?要研究。斗篷是可以穿的。整个土匪们的服装都应该很好的设计,我说了好多次了,总是不改,这一次要彻底解决。
现在这场戏是两段了,前一段是座山雕一帮人的,后一段是李勇奇他们的。座山雕和塌鼻子的那段对话可以压缩些。
李勇奇的音乐形象也不好,那段西皮流水要再研究。
第三场
有的同志说:一撮毛和李秀娥的那段戏可以压缩。意见很好。我看可以全部删掉。一拉开幕,在树后就发出一声女人的惨叫,一撮毛拿着一把刀出来,这就行了。这段对话删去,能够省出许多时间来,而且又不是必要的铺垫。
一撮毛可以大摇大摆地走下场,上山去请赏。
杨子荣的问题在哪儿呢?音乐是不是太轻飘了?你们研究过没有?
这场戏不一定拖得很长,但要很好地刻划杨子荣。
要放得开。当一扮成土匪上山就放开了,就不怕歪曲人物形象了,是吧?
板关方面,我考虑用“二六”,还是快原板?考虑一下,原板好像用的太多了。
如果用“二六”,就可能改变掉我所听到的那个主调,旋律也就可能改变了,可能会不同一些。
说白也没有劲。是不是一穿上军装就怕了,就不敢动了?
“提栾平对口供……”这句唱一定要对着小董、小李,不然就变成了独白。或唱后再交代一下,说一句“请二零三提栾平审讯……”。
派老孙一个人去追凶手不妥,要补一个人,或者交代一声,“二零三马上就要来……”。
第四场
第四场问题大一点,但也不能乱砍乱动。
必须要有一个支委会,放在前面还是放在后面,需要考虑一下。
有人提议,把民主会改为支委会,我觉得不好。少剑波是当然的支部书记。因为这个戏里没有另写一个搞政治工作的。
支委会三个人太少了,五个人好些,但是放在前面开,处理起来很麻烦,台上桌椅板凳很难摆。
前、后各有好处。但是支委会绝不能在舞台上出现。
放在后面更合理一些,显得更慎重一些。民主会开了,少剑波也做了决定,然后再开个支委会,显得更加慎重。这样一来,壮别就可以不要了。
杨子荣上场先要向少剑波交待一下:一撮毛初步承认是跟座山雕跑跑腿的,还要讲军用手套是他冒充军区侦察员用的。等等……。表示杨子荣已经对一撮毛做过一些审讯工作。
杨子荣审栾平时,缺少军人的威严,嫩得很,放不开。对那样的匪徒要威严一些,严厉一些。口白也一点劲没有。原来以为你的嗓门就是那么小,可是上山以后,嗓门又大了,说明不是嗓子问题。
栾平这个演员,前天看了好像再磨一磨也还可以。一定要表演得狡猾,不然后面的杨子荣托不出来。能磨出来吗?
少剑波现在是光杆司令,最好有一个B角。有些人材可能被埋没了,想法掏出来。
少剑波审一撮毛时,威严也差一点。但是,也不要那么张牙舞爪,要有内在的威严。
现在戏还不熟,还没有磨出来。
少剑波唱到“……以智取为高……”要有表演过程。现在没有表现出来。
“四个条件”到底应该由谁来说?我看还是杨子荣说,现为了舞台活泼一些,少剑波分一些。
四个条件是不是改为唱?说不够有力。唱不一定上板,这样就好处理一些。
电影整个是不好的,但是这一场戏处理的较好,两人都突出了。
现在好像一切事情都是由少剑波安排好了,杨子荣像一个乖孩子。
能不能在杨子荣改扮土匪后,让他想到扮能人胡彪。
前面,少剑波的音乐形象已经够了。
研究上山卧底的那一段,是不是用对唱?或者让杨子荣单独唱。
一到这里杨子荣就没戏了,断下来了。
“共产党员……”一句的音乐形象不好,不能那么唱。
这一段戏,只给了杨子荣一段“二六”。
你们看“转眼之间……”这一段是不是改为杨子荣唱?少剑波可以插白:“怎么样?……说下去。”
先前批评了你们无组织,这一回又不主动了。
杨子荣是一个能出主意的人。
唱到“你要把奶头山的材料全记牢……”可以给少剑波唱。这是交代杨子荣的。
支委会放在后面更有利些。少剑波可以用唱收尾.整个一场杨子荣的唱是少一些,也应该这样。
这场是着重刻划少剑波的,杨子荣应该少一些,但现在太少了,你们考虑一下,是否可以改,能改就改,不能改不勉强。
第五场
开头的打击乐很好。前两次看,以及听录音,觉得弦乐很差。毛病在哪儿呢?是不是中音乐器太弱了?太弱了,可是不好听。也可能是乐队还不大熟。前天看时,听着还好。是不是加强了乐队。
“打虎上山”一场的词写得不错,但是有的词写的过了火。
“穿林海,跨雪原”,这是杨子荣的,“银浪漫漫”就不是了,杨子荣只能说“大雪弥漫”之类的,这个你们去考虑。从文学形象到音乐形象,都不是杨子荣的,像是在赏雪。
“……白骨累累绝人烟……”写的过火了,要改。要是“白骨累累”,那就不只是座山雕暴行的结果了,人要死多久才能白骨累累啊?座山雕的残暴一定要写,但是要写的适当。
“迎来春天换人间……”句子不坏,音乐形象有问题,听起来重复太多,老是那个调调儿。我说的就是这个句子以前用二簧。
前天看时,打虎有些乱动了。我也想,这里要有点舞。其实,我们那天已经想出来了,不大动,只是效果改一改:远远的地方有虎啸,虎并没有发现杨子荣。这样的话,原来的可以保留不动,杨子荣可以从容地脱掉大衣。脱大衣要注意方法,不能随便一放。杨子荣可以找一个姿势,表现隐蔽自己。发现虎时,不能现出惊慌。
大麻子太草包了,他一出来我就要笑,穿的衣服不知道是那个朝代的。他要凶些,在座山雕手下还是有两手的。
杨子荣表面上看是大摇大摆地下去,实际上是让人家押下去的。这里,是不是让他唱四句下场?表示他第一次和敌人交锋的胜利,作为内心独白,至少要唱两句,再从容地下场。
(休息时的谈话)
杨子荣可以化一些小生腔,小生的行当是不行了,但是它的腔还是可以吸收的。小生的唱法不能用,像女人。
小分队的服装一定要有两套,常洗、常烫,褪了色要染。
“丑”的行当也不行了,这是歪曲劳动人民形象的。
第六场
标题是不是考虑一下。“第一个回合”不大合适。
前天看,座山雕的戏出来了一些。以前没出来,是不是怕压过正面人物?看来还是得把戏做出来,该厉害的地方还是要厉害。
座山雕见胡彪的一段戏,应该表现出对他的不信任。当讲到“一撮毛下山半个多月了……”表演上应该有过程。
看看四个小土匪在什么时候下?是不是当座山雕讲到“这也是为了山寨的安全……”时下。因为以后的事情如联络图等,是不能叫小土匪知道的,知道了有可能走露消息。
当杨子荣唱到“人各有志……”时,表演有问题,没有给他留有余地。器乐上给他一个转的过程,或者加一句白:“他不该……”,然后再唱下去。不然搞不清楚。
这场戏比过去好,过去都是对白。
戏的结尾用杨子荣唱来收,是比较困难,用唱收更有力。(会后江青同志告诉我,最好还是唱收,形成一个高潮,才能休息下来。一一春桥)可以唱出与座山雕第一回合的胜利心情。用唱收在舞台调度方面有些问题,你们研究吧!
第七场
发动群众这一场问题较多。
我觉得同志们不知道自己什么是好的。去年的本子虽然还不够,但是在这个问题上处理是恰当的。土匪抢东西不是什么都抢光了,群众会自动的藏些东西的。“家家没吃没穿,户户屋顶漏天”可能吗?这么冷的天气岂不都冻死了?“家家添新坟”也说的过了,实际上是谁抵抗就打死谁。
李勇奇对敌人,对自己人不能老是一付面孔。对敌人憎恨。对母亲、孩子、乡亲应该很友爱的。提着空篮子回来了,原来是不想进门,但还得进去。把篮子藏在身后,不肯给母亲看到,怕她伤心。现在是直接把篮子送给母亲看,这样不好。原来张大山送上两块薯根,这是合理的,自己挖到了薯根不吃,而送给别人,表现了阶级的友爱,这是好的,要保留。《雷锋》电影处理得绝了,照那样,雷锋怎么能活下去呢?不能片面化。
我所接触的剧本当中,就是现在这个本子写出了战争的性质,正义、非正义,美蒋勾结,假谈真打。战争的正义性不写出来是很危险的呀!一写到敌人来了,就只写烧啊,杀啊,什么乱七八糟的全写,也不知道说些什么,……看来是要帮助作者的。大多数作者是思想没改造好,只有少数的人是反对社会主义的。照那样的写法,再往下去就要掉在什么东西里面去……我也不敢说,也不能乱扣帽子。
我设想要表现李勇奇曾经上过当,敌人冒充解放军,破坏我军声誉。当小分队声明是人民解放军时,他要多看看,有个思想过程,仍然是不信任的。
关于敌人冒充我军的问题,可以商量一下在哪里铺垫。张大山上场时,其实补一句就行了,“这真正是我们自己的队伍啊!”等等,我不替你们编剧,你们自己考虑吧!
猎枪被抢走了,不能再打猎,这些细节不能没有了。要不要喂孩子的奶?也可考虑。
“活着也是活受罪,不如死了好。”这句话情绪不对头,不符合李勇奇的性格。
“家家没吃没穿”可以改成“缺吃缺穿”。“户户屋顶露天”不妥,否则要冻死的。
白茹上场可以背一袋粮上。
小分队是在部队中挑选出来的,三十六人全是共产党员,他们不像《暴风骤雨》中的土改工作队。
第一场铺垫一下司务长,看来很必要。
白茹要急着去救孩子,可以用葡萄糖合炒面,给孩子吃。
群众上来要注意有感情。
这一场少剑波表演很尴尬。少剑波对待战友也有几种不同的表现,在执行任务时雷厉风行,是个指挥员。在平时,在交谈中很亲切。对待老大娘就要非常亲切。自己也就会被群众的热情所激动。
老大娘看来还能演戏,音乐有问题,词要改一改,这里应该让人落泪。
第十场
麻烦的就是这个第十场。
整场戏都不熟,要磨。原来的架子很好,问题在于开打的地方。
把栾平押下去枪毙,前天改成说白了,我觉得还是唱好,就是唱得太多了,噜苏了一点,可以压缩。改成唱是一大进步。唱可以表示是他的内心独白,表现他悄悄的处决栾平,唱时要把字吐清楚。
杨子荣唱那几句西皮散板时的表演不对头,应该表现他内心的急,因为小分队还没有来。
这一场的开打是个问题,现在还没有解决。
当杨子荣说到“不要动,出去都得死”时,不能暴露身份,到座山雕要逃,杨子荣暴露身份时,我们的人就可以冲上来,用机枪封锁住洞口,杨子荣追座山雕下。这样就可以把杨子荣“救活”。现在他是置于死地。
只有这一场是突出小分队的。要打的漂亮。
现在的唱、打都站不住。
当李勇奇看到座山雕而不想揍他,这不合理。他想去打,可以把他拦住,这样也有戏了。
民兵、群众和土匪的服装要加以区别,重新设计。土匪可以穿伪军的服装。金刚中也可以有两个穿国民党校官军服,也可以穿马靴。座山雕衣服也要漂亮些。
这个戏的架子是搭得差不多了,将来就是要排出戏来。
我建议由三至五人组成一个小组,其中有音乐、导演、编剧,多方面听意见,自己也要观察。
这场戏唱要稳得住。开打要过瘾。要把杨子荣想法“救活”。
这次劳动是有成绩的。今后修改还有一个问题,要善于倾听意见,也要善于分析意见,是不太容易做到这一点的。前几天的打虎一场就说明这一点。我觉得打虎一场还可以再加一个动作——旋子。
这个戏的整个结构是比《红灯记》好。这个戏是应该搞得好的,有信心的。(江青同志会后告诉我:这次座谈,戏的优点没有多谈,像音乐中党中央指引着前进方向,小分队在毛泽东思想旗帜下成长,处理的此较好,在修改时不要把好的改掉了。——春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