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网站首页 | 玲珑空间 | 梨园漫步 | 艺苑芳华 | 曲海泛舟 | 菊坛文萃 | 影视世界 | 粉墨春秋 | 精彩影音 |  管理登录 |   
       
 
 
 
玲珑珍藏资料:下载 在线查看 今天是:
您现在的位置: 玲珑戏曲艺术网 >> 曲海泛舟 >> 谈戏说艺 >> 正文
 
 
 

用户信息

 
 
 

热门文章

 
普通文章武术套路对京剧武戏的影响与促进
普通文章从南派艺术看粤剧的地方性传统
普通文章漫话“ 耍锤戏”
普通文章论京剧唐派艺术的保护与传承
普通文章我的女老生演绎道路探析
普通文章天津解放时的戏曲艺人
普通文章《海棠红》走红大江南北
普通文章阿云何必自刎亡?
普通文章戏曲要接受挑战
普通文章兵败如山倒
 

推荐文章

 
推荐文章写意艺术的两兄弟(三)
推荐文章写意艺术的两兄弟(二)
推荐文章写意艺术的两兄弟(一)
推荐文章鲁肃藏书
推荐文章“药中甘草”-----由怀念芙蓉草所想到的
推荐文章王瑶卿的嫡派传人
推荐文章[图文]杨派霸王及其他
推荐文章[组图]银达子对“卫梆子”的两大贡献
推荐文章《贵妃醉酒》的记忆与体会
 

相关文章

 
说十三妹
[图文]鬼魂戏的表演技巧 分享到:
|
鬼魂戏的表演技巧
从演《红梅阁》中《阴配》一折想起的
内容提要:【摘自《戏剧报》1959年第16期】近年来我看了不少地方戏《红梅阁》,都很精彩,比过去看到的提高了。京剧的全部《红梅阁》是我当年根据梆子的一个折子戏《西湖阴配》改编的,剧情与现在各剧种的本子,略有出入。

文章来源:戏剧报    文章作者:筱翠花(邹慧兰记)    摄影作者:    浏览量:3902    更新时间:2012-2-9

筱翠花演出《红梅阁·阴配》 我最近演了《红梅阁》中《阴配》的一节,有人要我谈谈技术上的一些经验,以及演鬼魂戏的步法,其实我也没有什么多少以验,也不过是从前辈老先生那里学来的一点东西。我现在姑且写不出来,以供参考。

近年来我看了不少地方戏《红梅阁》,都很精彩,比过去看到的提高了。京剧的全部《红梅阁》是我当年根据梆子的一个折子戏《西湖阴配》改编的,剧情与现在各剧种的本子,略有出入。

李慧娘幼年许配裴生,被贾似道霸占为姬妾,有一天,贾带了众姬妾游西湖,慧娘与裴生湖上相遇,二人眉目传情,被贾似道的狗腿子看见,回家告发,慧娘恐怕连累裴生,说上吊自杀。贾似道又将裴生骗到相府,软禁在红梅阁里,晚上命人去杀他。慧娘死后,冤魂不散,仗着阴阳宝扇找到裴生,搭救了他的性命。下面还有还魂后与裴生相配的结局。

我这次演的是李慧娘鬼魂的吊场。鬼魂应该怎样来演呢?其实谁都没有看亲眼看过鬼,都是无中生有,凭空捏造出来的。从前在专制年代,有的是骑在百姓头上的家伙,借着鬼神来麻醉和吓唬大家。也有的是大家看了冤屈不平的事,不敢正面直说,借着鬼神来咒骂这些压迫百姓的坏东西。《红梅阁》的故事就是属于后一类的。我在科班里,就学会了一套演鬼的方法。我从小又爱听人说鬼故事,这些故事有些是从《聊斋》等笔记小说上来的,有些是口头传说。人们描摹鬼的样子,都说鬼是阴性,怕见阳光,每当夜间随风飘荡,有影无形,有气无质;还说凡是屈死的鬼,它的魂魄经久不散,要去找寻他的对头报仇。鬼出现的地方,不是荒郊坟台便是深山古庙等处。我把这些鬼话连篇,借来用在我的表演里,丰富了我演的鬼戏。

在京戏舞台上,鬼的扮相从前是竭力往恐怖方面发展的。一种是披头散发,面如白纸,嘴唇抹黑,眉梢眼角往下搭拉。另一种是俊扮,在变脸的时候,使用面具,这些面具的形像都是表明她死时候的样子,像《活捉》里的阎惜姣是宋江用裁纸刀刺死的,所以她的面具在眉心里有两道刀痕,《红梅阁》里的李慧娘是吊死的,她的面具瞪眼吐舌,看了叫人感到十分可怕。我以前演鬼魂也曾用过面具,解放后就不用了。因为花旦毁装,会给观众留下不好的印象。我现在只是用分挂在胸前的两缕白纸来表示鬼魂——内行称它为“鬼发”。李慧娘的鬼魂是俊扮,梳大头,穿裙袄,戴鬼发,背后拖了两条长绸子,一手拿折扇,一手拿纱手绢。

李慧娘的鬼魂在帘内唱完[倒板]后,在场上打着[急急风]中,提气、凝神、走小碎步出场,瞪目朝远处看,走到了“九龙口”,稍微停顿一下,运用腰里的劲头带着双肩,轻轻地晃荡两下,然后耍着扇子,“撵步”转身中使用左右两个云手,转身,回到上场门,碎步走进后台。

为什么要这样的表演呢?就是为了演出李慧娘这一冤魂飘忽不定,寻觅裴生。出场时瞪目遥望,站住,晃荡两下,这种身段的,看起来就像是打很远的地方飘荡过来的样子,无形中把舞台的面积扩大了许多倍数;转身和使用云手耍扇子的动作,表示李慧娘仗着阴阳宝扇的法力,已然超过了一般鬼魂的境界,能够显形了。这时候,如果放上一把火彩,更加好看,人在烟雾中下场,好像轻纱薄雾,飘然而逝。

第二次出场,场面上配合的音乐节奏是[软硬扭丝],出场后边走边唱,这里要用快碎步、旋风叔、圆场、扎四门、反圆场等台步。恰好唱完三句摇板的时间,归到舞台的当中,念了一段道白就起“叶头”,紧接着场面上起[望家乡]的锣鼓点,唱流水、跑圆场,还是一边唱一边走的老法子,踩着锣鼓点子像秋风扫落叶般地到台口的上场犄角。这时正赶上了唱完四句流水,马上走“花梆子”,脸冲着前台“耍肩膀”——就是双肩轮流上下耸动,同时用“赶步”先从小边往大边横着走过去,再由大边横着走“赶步”回到小边来,走一个“旋风步”,借着转身的时候,把披在后面的绸子扯到前面来,用两个手指头拈着绸带子的边沿,耍出“花龙”的样子。这出戏不是耍绸子的戏,只不过因为李慧娘是吊死的,所以有这种点缀而已。按说应该用代表绳子丝带搭在胸前,我改为用绸子,一则是为了它更加鲜明突出,二则可以拿它舞蹈。舞绸的步法是,用“蹉步”向下场门走去,走着走着又变了步法,往后头倒退着走(这叫做“倒步”),突然使一个云手,转身到台口“卧鱼”亮住,结束了“花梆子”。场面上改打[抽头],这时慢慢地站起来使三个“旋风步”转到上场门口,又手把绸带子撩到背后,旋转身躯往下场门走,先走“碎步”再改走“蹉步”,越走越快,走到将要到下场门口的时候,使一个“软鹞子翻身”,用“蹉步”走进后台。

上面说是场戏里的身段和台步,现在再来谈一谈身段与面部表情的关系。无论唱、念、做、脸上都要有戏。要适合剧中人物的身份。李慧娘在念白里说出要往红梅阁救裴生,与他相会,这里要有内心感情,要把眼神、气口、声音紧密的结合起来。我的体会是,在悲喜交集的感情之中,还需要有一种惆怅的情绪。梅兰芳先生演《洛神》蝇的甄后,就有这种惆怅情绪,令人回味无穷。虽然《红梅阁》里的李慧娘和《洛神》里的甄后,在遭遇上并不完全相同,表演方法也不一样,但都是为情而死,因而在惆怅这一点是有相同之处的。不论装神、扮鬼,必须内心表演与熟练的技巧揉合在一起,才能让观众看得懂。好演员必须具备一对好眼睛,因为眼神也是演员主要的武器。譬如李慧娘一出场往远处看,就是在找寻红梅阁的方向,急于要救裴生,所以眼里要露出又高兴又焦急的神气。演魂子戏,因为动作上有许多限制,如表演鬼哭的时候不许有撩眼泪的动作,又不能做出愁眉苦脸等等怪样来,所以就靠使眼神来表现鬼心中的悲哀和高兴。演魂子戏唱念时还不许做手势,站时腿脚要稳,行时轻如蝶、顠似叶,上身要稳,脚步要轻要匀;走“花梆子”就是表现心里高兴得情不自禁的手舞足蹈起来。这出戏里所走的“撵步”、“赶步”、“碎步”、“旋风步”等亦称为“魂子步”,都是表现鬼魂随风飘荡的舞蹈捘。末后使一个“软鹞子翻身”,就好比那吹起落叶在空中盘旋着随风而去。

我近来身体不好,常常有病,可是还能上台演一节身段繁重的戏,就是依靠当年幼工的结实。我来谈一谈坐科练工的情况。我因家贫,七岁时候就入“鸣盛和”科班学艺。开蒙的师父是一位张老师,艺名“千日红”是演梆子的老艺人。梆子剧团素来注重跷工,讲究穿了跷站着,身子纹丝不动,脸上舒眉展眼,头与颈的部分要保持端正平稳,膝盖不许弯曲,所以教徒弟也就出奇的严格。我记得初练工的时候,正是数九寒天,每天早上起床后,就绑上了两支“寸子”(跷鞋)练工,平地上放着一条狭长的板凳,上面直立着两块砖,老师扶我上了长板凳,两只脚分别站到两块砖上面,砖顶的面积大小恰巧是容一只小脚印。站稳了,老师拿来一块长木板,板上放了一碗凉水,一起顶在我的头上,又给我的小腿弯的地方绑了两根削洒了的竹蔑子。在这种情况下练工,两只脚尖要负担全身的重量。起先觉得双足发痛又发胀,到后来时间久了,简直两腿发麻失去知觉,头顶着长木板与凉水碗,脖子酸得要命,可是我的脑袋不敢动一动,如果碗里的凉水淌出来,就那就是犯规,要受到严厉的处罚的。站的实在受不了啦,就膝盖弯曲一点儿缓缓劲儿罢,哪知道两支锋利的竹蔑子立刻狠狠地扎了我一下,痛得我眼泪直流,脑门上的汗从眉毛往下淌,竟分不清它是眼泪还是汗;身上的热气从棉被里往外头钻出来,仿佛蒸笼里冒热气一样,好容易挨到点完了二尺长的一炷香,老师才把我抱下砖来。他又拿一脸盆凉水不泼在地上,立刻结成一层薄冰,他放下脸盆抽起藤子棍,猛然向我打来,这时我浑身麻木,又冷又乏,已经寸步难行了,但是我又怕挨棍子,只好舍命地奔跑,我踩着冰在前边跑,他执着棍子在后面追打,就这样的绕着桌子转了六七个圈子以后,老师收住了脚步,放下棍子对我说:“好了,你慢慢地蹓蹓吧!”我这才放了心,喘息着停下来,再在冰上兜上好几个罪状子,总算功课完毕,老师替我把“寸子”卸下来。

我每天总是打睡梦中吓醒过来,看着天发愁:“天啊!为什么亮得这样早呢?起床之后我又要受刑罚啦!”看见了老师又恨又怕。老师就对我说:“你现在是把我恨透了,其实我对你没有坏心,让你头顶木板、凉水碗,为的是怕你留下端肩膀,缩脖子的毛,还有哈腰、挺肚子的坏习惯;又恐怕你拳折腿,所以腿弯绑上竹蔑子,这样练就不会留头、腰、膝‘三道弯’的毛病了。练的时候受点罪,将来是头等的好跷工。你站了半天,我还要追着你打,我疯啦了,这也是为了怕你血脉不周,成了病,你这么狠命的奔跑,血脉畅通散了开了就不碍事了。我这样对你讲,你也不会懂,等到你知道了,我也就不在人世了。”我当时听了这话,还真是不懂,后来演戏踩上跷,腰腿灵活,身段好看,才体会到当时练工的好处。这是我幼年开蒙头一个老师,以后,从“鸣盛和”转入了“富连成”,授业师萧长华老师对我练基本工的督促,也是十分严格的。经过这样的苦练,打下了基础,所以我现在的腰腿还听使唤。我谈这些练跷的经过,只是拿它来说明老师教学要认真负责,学生练工要不怕吃苦的一种道理,今天我们的接班人当然不用再来受那种罪,可是不苦练也是不行的。

近些年来,我演戏不踩跷了,感到了踩跷有踩跷的步法,大脚片有大脚片的步法,基本上走法不相同。传统艺术有一定之规,手、眼、身、法、步完全搭配齐全,举止行动坐卧就显得那么另有一种俏皮妩媚意味,不穿跷鞋走路的姿式就不是那种味儿了,如果要走“花梆子”更蹉不开步子,俏丽灵活的劲头也没有啦!我就开始钻研如何走法才能和踩跷的步法一样。1953年的夏季,每当天刚亮的时候,我就起身到庭院里去练习步法,起初找不到窍门,可费了劲啦!以后逐步的找到了劲头,经过了一年不断的琢磨研究,练成一种新的步法。

我来说说怎样练法。练这种台步,走路的时候要膝盖紧挨不离的移动脚步,步子要小要匀,起步的时候脚底放平要轻起轻落,还要用腰里的劲带动双肩,很自然地两手前后摆动着走,如果练习“蹉步”、“赶步”、“倒步”、“撵步”等步法,走的劲头就不一样了,以脚掌为主,脚跟为辅。也就是脚掌心使劲,脚后跟不吃力,走的时候肩要平,撑住上身不要晃荡,同时还要留心摇头、歪脖子、翻白眼这些坏毛病,才能像风摆杨柳那样轻盈美丽。其实这种步法说穿了也很简单,道理一讲就懂,但想要练好就必须有耐心,寒暑不间断的勤学苦练,从熟能生巧中找到劲头,那么在台上表演的时候就能运用自如,随心所欲了。   

图为:筱翠花演出《红梅阁·阴配》

文章录入:戏迷知音    责任编辑:戏迷知音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友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玲珑戏曲艺术网 Copyright ©2002 - 2014
    设计维护:戏迷知音 站长电话: 13072009574 QQ:9082114
    联系信箱[email protected] 新浪微博
    请您尊重他人劳动成果,转载本站资源时,请注明出处与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