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剧中有几出“耍锤戏”,很受观众喜爱。锤,分单锤和双锤,是京剧武戏中的短把子,它和刀枪剑棍这些常用的把子不同。戏中主角使锤、耍锤的戏不多,似只见《四平山》、《火烧裴元庆》、《三收何元庆》(《栖梧山》)、《锤震金蝉子》与《螺蛳峪》等几出。至于《八大锤》,虽剧名中有一“锤”字,而且也是一出戏里使锤人物最多的,但主角陆文龙却用双枪,不使锤。拿锤的是四员宋将:严成方、何元庆、岳云、狄雷,分别使四种不同的锤——棱锤、鼓锤、圆锤、瓜锤,他们与陆文龙车轮大战,但都是配角,不耍锤。
“耍锤戏”耍的都是双锤,特点是开打火炽,但开打中一般不耍锤“出手”,重点都在下场时,此时着重看使锤主角的技巧表演(以表现角色战胜对方后的喜悦之情),但都限于只耍棱锤,转、抛、接、顶,要耍出许多花样。如“上抛背接”就是难度较高的,演员手上已有一锤,另只手上的锤向上高抛,落下时要正好落在
背后那已拿着一锤的手中,这是很不容易的。
耍锤,以前主要是南方海派武生所擅长,北方京朝派的一般不耍锤。且以《四平山》为例,这是老本《晋阳宫》中的一折,为清末武生俞菊笙执掌“春台班”时所排,后传于弟子杨小楼、尚和玉,尚最得其真传。《四平山》故事讲述隋炀帝被困于四平山,召李渊之子李元霸勤王。李母可伤犯秦琼。瓦岗诸将皆插黄旗为记,俾使元霸避让,唯裴元庆恃勇不从,与李大战,李击以三锤,裴不敌败走。此戏中,李、裴二人均使双锤,为擅演勾脸武生戏的尚和玉之代表作,内外行均极为推崇,他武戏文唱,讲究气势,不尚花哨,着重刻画李元霸粗犷豪放、勇猛凝重的独特性格,尚在剧中并无“耍锤”表演。尚和玉弟子中以傅德威演《四平山》为最佳,在“稽古社”教习的学生中贺永华亦擅,他们均以工架、气度取胜,通过念白、身段来表现李元霸的威猛无比,不耍“锤花”。高盛麟亦擅演勾脸武生戏,他遵循杨(小楼)派路数,也不“耍锤”,刚狠中见憨厚,威猛中显固执,成功地塑造了李元霸的性格。1948年5月,高盛麟(饰李元霸)、杨盛春(饰裴元庆)在上海合演《四平山》,珠联璧合,轰动沪上。1962年7月,高又在武汉与南派武生郭玉昆合演此剧,也极受观众欢迎。
而南派的《四平山》则以“耍锤出手”为重点了。1943年6 月27 日,文武老生兼武生林树森在上海演出,一场连赶三出:《汉津口》、《辕门斩子》和《四平山》,林主演的李元霸就已有了“耍锤”表演。以后沪上名武生凡演《四平山》者,皆以“锤花出手”擅长。其中以张翼鹏、张二鹏昆仲和小王桂卿兄弟这两家最有发展创新。
1958年1月,笔者在上海天蟾舞台曾见新民京剧团王氏兄弟演出《四平山》,小王桂卿主演李元霸,小二王桂卿的裴元庆,小三王桂卿的马童,小高雪樵的秦琼。小王的锤花表演新颖繁复,灵活利落,前后、左右、高低、上下,技术高难,花色繁多:锤面顶锤面、锤把顶锤面、锤面顶锤把,甚至还有锤把顶锤把,最后“双抛双接”亮相,套路纯熟,惊而不险,从容自如,出神入化,使观众眼花缭乱,应接不暇。前几年上海有关方面为继承优秀传统剧目,搞了个“抢救工程”,特为年逾古稀的小王桂卿拍摄专题片《四平山》,小王老师特意寄赠笔者一张剧照,勾脸精美,身背双锤,气宇轩昂,威风凛凛,“隋唐第一条好汉”之神态毕肖。春节致电
向小王老师拜年,他说王家“耍锤戏”有“三震”:《锤震四平山》、《锤震金蝉子》,还有一出王门独创的《黄天化锤震四天王》,是《封神榜》中的故事,讲黄飞虎之子黄天化与魔礼氏弟兄四人的交战,黄天化使双锤,戏中也有高难度的耍锤表演,惜此戏早已失传矣!
《火烧裴元庆》也是一出“耍锤戏”,又名《绝虎岭》。隋唐时秦琼挂帅率瓦岗起义军攻取临江关,裴元庆初战获胜。守将尚司徒求援于虹霓关守将辛文礼。辛设计预埋火药于“坠庆山”中,纵火烧死裴元庆。后秦琼力斩辛文礼,为裴报仇。此戏原为南派长靠武生戏,是前辈演员张玉亭的代表作之一。该剧允文允武,前场的“闹帐”,表现裴元庆年少气盛,押粮归来面对营前高挂“免战牌”,气愤难忍,他和众将一一争论,这是文场子,以念白、工架为主。中间“巡山大战”即有繁重的开打和耍“锤花”特技表演。最后“火烧”,又需高超的跌扑技艺,非常热闹火炽。南方各武生均常演此剧,而北方却很少看到。
据杨蒲生相告:上世纪50年代,中国戏曲学校延请张玉亭先生北上授课,他就把这出极有南派风格特色的《火烧裴元庆》传给了50届(1950年入学)的学生金桐和李可。他们的实习演出均极精彩,剧中的耍“锤花”颇受北方观众欢迎。“文革”后恢复传统戏,已在戏校任教的金桐又将这出南派武戏做了整理加工,把南派裴元庆的“改良靠”改成“大靠”,使人物形象更加威武,并传授给刘子蔚等学生。刘子蔚也曾以此剧片段参加1987年的“全国青年京剧演员电视大奖赛”,荣获武生组最佳表演奖。此后20 年来,北京赵永伟、青岛秦占宝、沈阳常东等名武生纷纷以此戏片段参加各类展演和大奖赛,都以精彩纷呈、各具特色的“锤功”获奖。这出来自南方的海派武生戏,南方倒反而少见演出了。
由于此戏“耍锤”技巧集中于“大战”、翻跌也在“火烧”一场,故全剧已多年不见于舞台了。2002年5月,中国京剧院三团青年武生孙亮演出了《火烧裴元庆》全剧,观众反响十分强烈。以前的演出大都略去了前面“闹帐”的文场子,使观众很难了解故事的来龙去脉。而孙亮的演出情节完整,层次分明,并有绝活展现。“闹帐请战”一场,对人物性格的发展作了必要的铺垫,当军师徐茂功指出裴元庆昔日曾因年少气盛,不听将令,遭到李元霸的锤击,应吸取教训时,裴元庆却不以为然,人物自傲的性格初见端倪。裴元庆初获小胜后,孙亮以“锤功”来表现人物的志得意满,只见一对八角棱锤上下翻飞,时而背接,时而对顶,令人目不暇接。孙亮此时的表演并非单纯卖弄技巧,而是极其自然地表达了人物的心理状态。
在“火烧”一场中,为了刻画人物由于轻敌中计而被大火所困的情境,孙亮扎大靠从幕内翻出,三个“虎跳”、一个“前扑”,动作惊险而繁难。裴元庆逃到山头,大火烧来,孙亮从三张桌高的“山崖”上一个“台漫”翻下,落地稳健,纹丝不动。为了表演战马不堪忍受烈火焚烧而窜跳挣扎的情景,孙亮又运用了“摔岔”、“倒扎虎”、“肘棒子”等一系列扑跌技巧,台下观众掌声如雷,纷纷夸赞这是近年来演得最好的一出《火烧裴元庆》了。
还有一出几已绝迹舞台的南派“耍锤戏”《三收何元庆》(又名《栖梧山》),故事讲述岳飞奉调,从藕塘关前往汝南,征讨曹成、曹亮。栖梧山守将何元庆,为曹成兵马大元帅,手使双锤,英勇过人。岳飞有意收降,共同抗金,何元庆两次被擒,均得释归。何与岳飞再战,又大败,单身逃至白龙渡口,进退两难,欲拔剑自刎,汤怀、牛皋赶到,以战马、兵器相赠,且备有船只,欲渡何过江,何元庆深受感动,遂归降。
50 年代初,上海著名南派武生张镜铭加工整理此戏,遂成其代表作。笔者曾在苏州开明大戏院看过张老师演的这出戏,剧中何三次与岳飞及众将开打均十分火炽紧张,几次双锤“耍下场”亦各不相同。特别是“高抛背接”,他竟能“左右开弓”,锤抛得高,待他单腿快速转两圈后,才稳稳落在身后的手中(手上还有一只锤),右手抛,左手接;左手抛,右手接,难度之大,可想而知。笔者当年连看两场,从没见其失手。这一绝活,除张镜铭老师外,尚未见其他武生演过,可谓“独家首创”了。
60 年代初,张镜铭率一个武戏小组北上演出。在他的拿手戏中除《杀四门》、《闹龙宫·闹地府·闹天宫》和《十八罗汉收大鹏》等外,还有表演精彩“锤功”的《三收何元庆》,每演必满,盛况空前。后一路“出关(山海关)”,张镜铭红遍东北三省,最后被齐齐哈尔京剧团挽留,定居黑龙江。日前笔者与年已耄耋的张老师联系,他谈起该剧的“锤功”时,动情地说:“当年为了练左右开弓的‘高抛背接’,真不知吃了多少苦,下了多少功夫,被摔坏的‘锤’已无法计数,真是台上3 分钟,台下10 年功啊!”
除《四平山》中敌我双方均使双锤外,还有一出《锤震金蝉子》也是主角配角都用双锤的,这是南北均演的武生戏。岳云知其父岳飞被困牛头山,遂背母往援,岳飞即遣其至金门镇催运粮草。时,金邦小将金蝉子屡败宋军,岳飞不敌,遂悬挂免战牌于营门。岳云事毕回营,误以宋将惧怕金兵,便将免战牌一一击碎。岳飞闻讯景,以岳云违犯军令,欲斩之。后经牛皋等说情,方准戴罪立功。岳云出战,将金蝉子击毙。
剧中岳云、金蝉子都使双锤,主角岳云耍锤较多,北方李万春早年常演,他不使棱锤使圆锤,只耍“锤花”没有“出手”;南方则以张翼鹏、张二鹏昆仲,小王桂卿兄弟,小高雪樵等擅演,均以棱锤之“耍锤”、“出手”为主,转、抛、接、顶,几番“锤下场”惊险异常,险中有奇,奇中有变,表现了岳云战胜金蝉子后的得意与喜悦。此戏近年亦少见于舞台,惟沈阳京剧院常东偶演,他吸收了南派的“锤出手”,技巧高难,花色繁多,档子紧凑,功力不凡。
《四平山》、《火烧裴元庆》为隋唐戏,《三收何元庆》、《锤震金蝉子》是宋代戏,而明代故事中也有一出“耍锤戏”——《螺蛳峪》。故事取材于小说《七剑十三侠》续集90 回至99回,讲述徐鸣皋攻氵利头寨,寨中首领号称五虎,扼守险要,不易进攻。徐鸣皋得猎户相助,扮作其外甥,以进献野味为名,探知山中路径,然后由螺蛳峪引众部入山,里应外合,平定山寨。主角徐鸣皋扎大靠使双锤,当年上海不少武生都演,以高雪樵、小高雪樵叔侄最为拿手,东北“四大武生”之一的高亚樵也擅此剧,他的“锤花”快速奔放,爆发力强,出手敏捷,边唱边舞,极为精彩。
以上所谈,均为戏中主角武生使双锤(棱锤)、且有“耍锤花”、“锤出手”的“耍锤戏”。而《岳家庄》中的岳云虽亦使双锤,但这是出小生戏,不耍锤。也有的戏中角色虽使双锤,如《挑华车》中的黑风利,但以跌扑为主,也不耍锤花。有的角色使单锤,如《三打陶三春》中的陶三春使一只单锤,也许她是“看瓜女”出身,故用的是瓜锤。男角使单锤的有《闹天宫》的巨灵神(也有用双锤的)、《走麦城》的周仓等,他们用的虽是棱锤,但本人不耍。巨灵神的锤被孙悟空夺去后大耍“出手”,如上海的猴王张翼鹏、小王桂卿演此都能“一身四绝”,即同时耍风婆的令旗、哪吒的乾坤圈、四大金刚之一的钢圈及巨灵神的锤,演员手脚并用,四件兵器一起舞动,令人称绝。2004 年在文化部春节晚会上,浙江京昆剧团的武生翁国生在新编剧目《金猴腾飞》中饰演美猴王,“巧耍铜锤”时,表演了“高抛360度转体接锤”的高难技巧。宁夏京剧团的《新闹龙宫》饰演悟空的武生苏京平,从龟帅手中夺过一对棱锤,初试兵器,双锤“出手”,右手锤把顶锤面,锤把顶锤把;左手转枪,左脚转圈,一身三绝,同时进行,惊险万分。另外还有《泗洲城》、《哪吒闹海》以及《碧波仙子》等神话戏里,都有龟帅,他使的是另外一种“小头锤”,虽是两只,并不耍锤花。
近年来,舞台上又出现一种长把双头圆锤,但不是剧中主角使用,而是武行“下手”抛、丢,供主角枪挡脚踢“打出手”用。如上海京剧院方小亚演的《盘丝洞》中的蜘蛛精、吕琳演的《八仙过海》中的金鱼精,她们在踢枪“出手”时,也踢来自四面八方的长锤。这锤两头沉,比枪难踢得多。但这些已不在“耍锤戏”的范围内,就此打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