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剧从来是传统戏和现代戏同时并行。清同、光年间,舞台上就出现了反映那个朝代的剧目,如《探亲家》等。民国之后梅兰芳曾演出《邓霞姑》《一缕麻》,“奎德社”常年在庆乐戏院演出“时装戏”。
解放区在演出《逼上梁山》的同时,也排演了《难民曲》《上天堂》《回头是岸》等。现代戏。而在敌占区京剧受社会环境影响,岌岌可危,不得不向“时装登台”乞灵,于是《纺棉花》风靡一时,严格说来,这是现代戏的变种。
解放后,在党的文艺方针指引下,传统戏得到了继承发展,现代戏也踏上正途,如《新儿女英雄传》等在解放初期很受欢迎。一九五八年又掀起了现代戏高潮,《智擒惯匪座山雕》《白毛女》等都是经常演出的剧目。记得《智》剧第一次在西单剧场演出,散场后观众久久不肯离去,谢幕七次。在京剧长期积累表现现代生活的基础上《芦荡火种》《红灯记》等剧目的演出,更非偶然。
从上述这些资料看来,京剧的发展史就是传统戏和现代戏互为补充,齐头并进的,不过现代戏在舞台上有起有伏,但随着四个现代化的进程,观众迫切要求在京剧舞台上及时反映现实斗争生活,这是京剧工作者应为之努力的一件大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