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曲危机”说一出,论者踵起,乐观派认定是庸人自扰,悲观派却主张发讣告。但对于戏曲目前不大景气,哪一派都认可。
任何戏剧形式的兴衰,都是随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为转移的。杂剧理应出在“九儒十丐”的元代,荒诞派戏剧也活该出在现代西方世界。戏曲原是封建社会的产物,它的内容和形式,和那种闭塞的、慢节奏的农业社会生活是和谐的。(这也正是戏曲今天在农村尚有市场的本质原因。)星移物换,戏曲缓慢地经历了逐渐完善的进程,达到高度的规范化。之后,当电影、电视剧相继异军突起且已形成卷席之势,人们,首先是青年、继而中年、现在连部分老戏迷,都发觉戏曲确已老化了。
于是,又责怪青年们被“四人帮”耽误苦了,不懂历史。然而,《生死牌》的舞台剧已不上座,但拍成电影,连“代沟”彼岸的青年们也纷纷跳过来看。《巴黎圣母院》所反映的历史生活,也总该比《李清照》所反映的更隔膜些吧?可前者观众沸沸扬扬,后者却冷冷清清。还有:近年来二十多岁的作家、诗人纷纷崛起,而戏曲队伍中却鲜有其人。若说青年人不懂历史,话剧《秦王李世民》的作者不也是个大姑娘吗?
我们的国家已进入一个新的历史转折时期,社会条件变了,新的观众呼唤新的艺术,戏曲不仅面临着困难的今天,更面临着严酷的明天。因此,为了生存发展,必须敢于突破正统的规范,敢于舍弃那些与新观众格格不入的东西。戏曲的节奏更必须大大加快,试想:生活中吃早点的速度犹如风卷残云,而舞台上的闺秀,光是从后台走到台口,就要费掉喝八碗面茶的时间,谁又赔得起这许多功夫!此外,戏曲如欲建立起与时代合拍的新风貌,还必须努力吸收现代科学成果,借鉴现代戏剧流派中某些好的东西。
总之,应该鼓励、起码要允许伤筋动骨式的革新,不应故步自封,尤忌叶公好龙,更不应象申公豹那样,只盯着过去了的,看不见未来的。须知:社会主义的戏曲工作者,主要是为未来而战的。
我想:戏曲不会消亡,到时候会出神仙。因为它的命运掌握在马克思主义者手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