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网站首页 | 玲珑空间 | 梨园漫步 | 艺苑芳华 | 曲海泛舟 | 菊坛文萃 | 影视世界 | 粉墨春秋 | 精彩影音 |  管理登录 |   
       
 
 
 
玲珑珍藏资料:下载 在线查看 今天是:
您现在的位置: 玲珑戏曲艺术网 >> 曲海泛舟 >> 谈戏说艺 >> 正文
 
 
 

用户信息

 
 
 

热门文章

 
普通文章戏曲演员的“脚下”功夫及训练方法
普通文章[图文]童星璀璨 享誉香江
普通文章塑造舞台艺术形象的审美原则
普通文章[图文]又见《龙潭鲍骆》
普通文章浅析河北梆子生行的特色
普通文章祁剧《目莲救母》的服装创新
普通文章蒋英鹤的《伐子都》
普通文章武术套路对京剧武戏的影响与促进
普通文章切忌丢、懒、散
普通文章炮声惊散了蒋介石奉化戏瘾
 

推荐文章

 
推荐文章写意艺术的两兄弟(三)
推荐文章写意艺术的两兄弟(二)
推荐文章写意艺术的两兄弟(一)
推荐文章鲁肃藏书
推荐文章“药中甘草”-----由怀念芙蓉草所想到的
推荐文章王瑶卿的嫡派传人
推荐文章[图文]杨派霸王及其他
推荐文章[组图]银达子对“卫梆子”的两大贡献
推荐文章《贵妃醉酒》的记忆与体会
 

相关文章

 
马崇仁:学习前辈三不争精神
谈《玉堂春》的“恨”
切忌丢、懒、散 分享到:
|
切忌丢、懒、散
内容提要:近来, 戏曲界关于“京剧向何处去?”的争论很热烈。这个争论使我联想到解放初期的情况, 那时, 京剧同现在差不多,不太景气, 剧目贫乏, 演员也有个后继乏人的问题。那时就有人提出京剧要消亡了。其实, 京剧艺术不景气不是剧种出了问题, 而是旧社会造成的。经过戏曲改革, 京剧艺术不仅在国内出现了兴盛局面, 而且在国外也享有崇高的声誉, 这就证明, 京剧这个剧种的生命还是很强的。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文章作者:张君秋    摄影作者:    浏览量:316    更新时间:2015-10-19

近来, 戏曲界关于“京剧向何处去?”的争论很热烈。这个争论使我联想到解放初期的情况, 那时, 京剧同现在差不多,不太景气, 剧目贫乏, 演员也有个后继乏人的问题。那时就有人提出京剧要消亡了。其实, 京剧艺术不景气不是剧种出了问题, 而是旧社会造成的。经过戏曲改革, 京剧艺术不仅在国内出现了兴盛局面, 而且在国外也享有崇高的声誉, 这就证明, 京剧这个剧种的生命还是很强的。

京剧存在问题, 就象一个人有了病,有病就要看病, 先不要忙着下结论, 说他垂危了, 快死了, 这不是对病人负责的态度。应该着手找出他的病患所在, 然后对症下药。

如何改变当前京剧现状, 我粗略地想了想, 是否有以下三方面应该注意:
一是不能丢, 不能把京剧的传统丢掉。十年浩劫, 耽误了一代人的培养, 这不是小问题。剧种的兴亡看演员, 没有演员, 没有新一代的接续, 京剧就无法兴旺, 这不是消亡, 而是人为的断庄。现在老艺人不多了, 许多宝贵的艺术遗产都在他们身上, 应该抓紧时间抢救。最近我在政协开会, 写了一个提案, 要求为学院添置录相设备, 就是为了把他们的艺术尽快地录制下来, 以便广泛地传给下一代, 以免造成“ 人走戏亡护的遗憾。京剧的遗产不仅包括老前辈的艺术, 也包括建国以来推陈出新的成果。抢救遗产不是为了把京剧恢复到建国初的水平上, 而是要以建国后推陈出新的成果为起点, 把京剧事业不断向前推进。我在解放初期主要演的是传统剧目, 如《红鬃烈马》这个戏是我长期演出的, 随着时代的发展, 我渐渐感到类似这样的剧目不切合时代的需要, 以后就开始排了《望江亭》、《状元媒》、《西厢记》这样的戏。我恢复演出以来, 首先恢复的是《望江亭》, 而不是《红鬃烈马》, 我认为这个戏不宜再演了, 可以当做教学剧目。当然, 优秀的传统剧目也应恢复, 但要经过加工整理, 新编剧目也要加工整理。时代在发展, 艺术必须跟上时代的步伐。我恢复演出的《望江亭》、《西厢记》、《苏三起解》、《春秋配》等剧目都是经过加工整理的。有的同志对抢救遗产的理解有失全面, 以为越老越好, 演《玉堂春》, 把“ 漂院” 也恢复了, 还有的抓搜艰, 搞些庸俗的东西, 这不是传统的精华, 十七年中已被我们淘汰
了, 如今再拿出来, 就不是抢救了, 而是倒退, 这样做不利于京剧的恢复和发展。

二是不能懒, 要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进行创造。现在演出的京剧剧目, 除了传统戏, 就是移植的剧目, 很少有自己的创作, 传统戏也是那么有限的几个剧目, 这怎么能满足广大观众的需要呢? 这起码是懒的一种表现。我们可以回忆一下, 随便哪个著名的艺术家, 他们都是在不断地创作新剧目当中发展自己的艺术的, 梅先生直到晚年还新编了《穆桂英挂帅》, 马连良先生五十多岁还要排新戏《赵氏孤儿》, 他最后排的新戏是同我合作的现代戏《年年有余》。没有新剧目, 很难想象艺术会发展。我们不能死抱着几出传统戏不放, 或是靠移植, 当然, 兄弟剧种好的剧目不是不可以移植, 但我们应立足于创自己的剧目, 不要一个《春草闯堂》出来, 一窝蜂都去“ 闯堂” , “ 别人打下的江山我来坐” , 这种思想要不得。

三是不能散, 搞事业要靠大家齐心协力。现在有些京剧团体不够团结, 有的同志互相瞧不起, 还有的把艺术据为己有,自己演过的戏不愿叫别人演; 少数青年演员在业务上不努力, 散散漫漫、松松垮垮, 上怨领导不培养, 下怨观众不懂戏,等等。京剧的剧目贫乏以及艺术质量不高都是和上述现象有直接关系的。这里面存在一个改革体制的问题, 即如何改善和加强党对戏曲事业的领导, 由一些既懂业务又有事业心, 肯于深人实际的领导把大家团结起来, 共同把京剧事业搞好。除此之外, 作为一名从事京剧事业的演员, 应该树立主人翁的责任感。互不服气, 懒懒散散, 都是对事业不负责任的表现。要互相尊重, 互相学习, 梅、程、荀、尚, 风格各异, 他们彼此之间就都很尊重。我听他们谈别人都是谈优点, 没听到过他们互相挖苦的话。过去讲“ 同行是冤家” , 解放后改变了这种传统的陋习。过去的北京京剧团, 马连良、谭富英、裘盛戎和我同在一个团里, 这在旧社会是不可想象的, 特别是马、谭二位, 都是老生名角, 长期同处在一个团里演出, 这是不容易的。我们一起合作了许多戏, 如《赵氏孤儿》、《秦香莲》、《状元媒》等, 谭先生在《秦香莲》里演陈士美, 他的戏不多, 但他比自己主演《失、空、斩》还卖力气;马先生在《状元媒》里的戏也不多, 但他
同样严肃认真, 他唱的那两段〔流水板〕洒脱俏皮, 为这出戏增色不少。总之, 在这些戏里, 无论戏多戏少, 没有争主角,互不服气, 或是上台泡汤的, 大家都抱定了一个目的— 把戏演好。所以, 这种严肃的通力合作的艺术态度对发展京剧事业是十分必要的。我想的可能还不全面, 希望大家群策群力, 共同找出问题的症结所在, 想方设法, 拧成一股劲, 把京剧事业搞上去。

 

文章录入:戏迷猪猪    责任编辑:戏迷猪猪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友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玲珑戏曲艺术网 Copyright ©2002 - 2014
    设计维护:戏迷知音 站长电话: 13072009574 QQ:9082114
    联系信箱[email protected] 新浪微博
    请您尊重他人劳动成果,转载本站资源时,请注明出处与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