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样的原声剧场演出起始于2011年夏天,如何拉近京剧艺术与观众、尤其是年轻观众的距离,如何让观众切实感受到原原本本、有远有近、精美绝伦的传统京戏声腔演出,是凌珂一直思考的问题。为了实现这样一次演出,他决心尝试一场无麦的原声态演出。
2011年7月2日,天津京剧院余派老生演员凌珂、武生演员王大兴和青衣演员梧桐的原声态演出应运而生。此次演出得到了天津同悦兴茶社及其老板杨淦程先生的大力支持,杨先生为凌珂等演员们的“亦步亦趋、立足传统”的精神所动,考虑到原声态演出的实际经费困难,茶社无偿提供了演出场地。
演出初步获得认可,仅靠广播和微博的小范围宣传,上座率已达到了70%;这大大增加了凌珂的信心;尤其看到微博上很多年轻观众特别是大学生、白领们观戏后的积极反馈,凌珂决心趁热打铁,再做一期国庆演出。于是,在第一次初步尝试的基础上,很快在2011年10月1日,原声无麦演出第二期《大探二》上演了,上座率也提高到了90%。
两次演出均得到了央视戏曲台唯一一档新闻类节目《戏曲采风》和天津卫视深受百姓喜爱的文艺类节目《鱼龙百戏》以及天津文艺广播等媒体的连续报道和关注。在第二次演出中,曾为余叔岩大师司鼓的著名鼓师白登云老先生的两个女儿也专程从北京赶来观看现场演出。
两次演出越做越好,大大激发了凌珂的信心与灵感,紧接着,大家口碑相传,对原声态演出的热衷越来越多,也吸引了更多年轻人的关注热情。随着观众的呼声和反馈的增多,凌珂越来越发觉了解观众需求的重要性,于是在2012年1月14日的兔年封箱演出中,凌珂积极启用了调查问卷的形式与观众互动;并且联袂天津京剧院尚派名家李莉老师、凌珂夫人闫虹羽女士,著名鼓师陈熙凯老师、谭派第七代传人谭正岩、最近一届票友大赛的金奖获得者老旦名票贾怀胤、以及梅派新秀付佳等,推出了深受观众喜爱的传统大戏《四郎探母》。
此次封箱演出异常火爆,不但座无虚席,连站票都没有办法安排。同时,谭派第六代传人谭孝曾老师及夫人阎桂祥也前来为原声态加油助阵。值得一提的是,2011年十大戏曲新闻事件中排名第三的京剧漫画家“@胖不墩儿”的原声态京剧漫画《说段京剧你听吗?》系列,也引发了网络上极大的关注度,为原声态演出增加了几分幽默,深得年轻人的喜爱,通过京剧漫画的广泛传播,引得更多年轻人走进戏楼近距离了解京戏之美。
通过这三场原声演出的实践,凌珂与他的同伴们进行了深层次的探讨和总结,得出以下结论:
观众对这样的演出形式是接受的,甚至是非常喜欢的,有一种时空的穿越感,回归了传统氛围。这说明京戏不是没有观众,而是我们要用什么样的演出吸引观众。
我们常常想当然的以为京戏是中老年人的受众文化,但其实不然。有相当多的年轻人,比如大、中学生,中青年知识分子、外企白领、上班族,他们都是爱戏的,而这些人又其实是看戏人的中坚群体。
只是,平日市面上的宣传不够,仅有的宣传却让大家感觉到京剧太高深、太鸿篇巨制,老百姓望尘莫及;加之票价比较昂贵,看戏成本太高,让人望而却步。
而我们的原声演出,恰恰让人耳目一新,新鲜、直观、亲切,票价又比较亲民,何况演出的质量又让大家明显感觉到物超所值,看过之后还愿意再来。
所以如何保留并扩大看戏的中坚群体,是我们必须要深入持续关注的。
基于以上的分析,凌珂决定新年新气象,趁龙年之际开个好头!于是,他把原声剧场的演出从名称、形式、气质、形象等各个方面开始着手打造成一种传统的品牌文化。
比如,原声剧场正式更名为“元声京戏坊”;“元”字“原”字更抽象,而且字义也含有“初,本,始”的意思。“京戏”二字突出我们的演出风格,是传统的,注重技法,中规中矩,以骨子老戏为主体,力求效仿前人的遗风,追求原汁原味;所以我们的口号是:亦步亦趋,真挚歌喉。
而“坊”字则意在,突出大众,小巧、精致、“纯手工”等特性。谈及演出形式,凌珂说,“感谢同悦兴茶社在元声京戏坊事业的最初给予的太多帮助,我们将以同悦兴茶社为基地,向全市,乃至全国发展;争取将“元声京戏坊”的作品送到每个爱戏人的身边。我们会努力、持续精进,把这个“小作坊”做得更精致,更小资,更品位,更考究,更具文化气息!”
凌珂和他的伙伴们在努力追求那低调的奢华,他们用心在构建一个不必大,但是一定是良性的循环。那就是,让京剧以常态生活在社会中、生活在我们每个人周围、让大家习惯城市中有京剧演出的存在。
凌珂说,“您不必每天都来。但是,当您厌倦了肥皂剧,看累了供大众娱乐的搞笑节目,电影院也没有什么好电影,碰巧家里的影碟机又坏了,于是在您又想欣赏些什么的时候,能够想起有那么一个地方会有京剧看,愿意去那里坐一会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