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戏曲唱词中,每说到少年英雄,常用甘罗、周瑜等做比喻。京剧《辕门斩子》杨延昭唱的那段“秦甘罗十二岁身为太宰,石敬塘十三岁拜将登台,三国中小周郎名扬四海,十六岁拜水军颇有将才……”的快板,痛快淋漓,知者甚众。然而,事实并非如此。
秦甘罗的事儿,史载:甘罗十二岁时,曾做为秦始皇的使者出使赵国,说服赵王和秦国和好,共同攻打燕国,结果秦大获渔利,甘罗被封为上卿。而石敬塘拜将登台却史无所载,更不用说是“十三岁”了。此人原是后唐之臣,为坐皇帝,求得契丹大兵援助,恬不知耻地称臣称父于契丹,并割燕云十六州,毫无民族气节。周瑜固然少年英俊,但也绝非十六岁掌管水军。当周瑜在孙策手下为将时,《三国志·周瑜传》载:“建安三年,策亲自迎瑜,授建威中郎将,……瑜时年二十四,吴中皆呼为周郎。”而到了大家所熟悉的赤壁之战时,史载是建安十三年,这时的周瑜始为左督,请得水陆精兵三万。不过,这时他是三十四岁,比诸葛亮还大七岁,“十六岁”是毫无所据的。
戏固然不是历史,然而有关历史人物,也不能与实际相差太远了。剧团的作者,应该对老戏经常作些手术。总是原封不动的照搬,后遗症会越来越多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