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最忌划一;艺术家素养不同,风格千差万别。优秀的艺术家总是苦心孤诣地追求独特的创造。这种风格上的独创性便形成流派。试想,昔日梨园中大红大紫、管领粉墨的名角,哪一个没有几招鲜?可见流派的形成发展,其生命的活力在于创新。
流派一旦被承认,就有个继承和发展的问题。人们囿于习惯势力,总想把它固定成一种模式。于是常见的一种“继承”是刻意模仿,不许越雷池半步。北京京剧界一位有才华的中年演员,在一出流派剧目演出中,偶有某些突破,立刻遭到同门的斥责:“先生当年可不是这样演的!”其实,师张宗李,学的是“神”,非徒外形。模仿纵然酷肖,重复再现也不过小学算术里一个循环小数而已,他为艺术宝库并没有增添新的财富;相反,邯郸学步会导致流派生命的衰竭。真正的继承应该是依凭主客观条件的大胆创新。事实证明,正是代代艺人潜心观察生活,借鉴其他艺术,按照自己的美学观点去理解人物,从而改革创新,方使我国曲苑云蒸霞蔚,如斯之盛!
流派又同世界上其他事物一样,有兴有衰。现在有的同志一听“危机”、“衰亡”就紧张起来,殊不知“危机”激起“改革”;“衰亡”引出“新生”!戏曲流派兴衰的更迭,犹如物理学上的“裂变”:原子核受到中子的轰击,引起链式反应,释出巨大能量。这个轰击原子核的中子就是创新。倘有一天,现今的某派成了历史的陈迹,而“裂变”成赵钱孙李、周吴郑王各种各样新流派,那将是多么令人神往的群星璀璨的奇观!
流派一词,究其由来,原是借用。流派者,水之分支也。用水的分支以名艺术上的不同风格,恰恰说明它不是一潭死水,而是不腐的流水,是不断发展、不断更新的。创新好比清泉,是流派活力所在。正如朱熹诗云:“问渠那得清如许?如有源头活水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