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社会的演员要成名,除了自身唱念做打的功夫,还要靠“捧”。新社会,“捧”字为贬义,需要的是对演员艺术成就的如实宣传。但由于习惯势力作怪,正当的宣传往往与不正当的“捧”混淆起来,至今,捧风未煞。现举几端:
其一、只捧演员,不宣传编导、音美人员。戏剧本是综合艺术,诸多环节缺一不可。然而报章上却出现某出戏是“某某演员的戏”的文字,人们居然也熟视“某某演员的演出本”,而从不过问有没有“某某作家的文学本”,使许多观众只知演员,不识其余,这恐怕与“捧角儿”不无关系。
其二、只捧主要演员,不宣传其他演员。一出戏有主角有配角,大主演固非易得,“硬里子”亦属难求。然而,“捧”风所及,使一些人不择手段地争角色,一遇评奖、提薪,矛盾更加激化。这些不正常的现象却不幸为一些剧团所常见。
其三、只“捧”主演的优长,不论其短。主演一旦被捧,便是“完人”,动辄冠以“炉火纯青”。说到演唱,必是“珠园玉润”,高亢时,自然“响遏行云”,低回处,无非“流韵无穷”。不着边际的吹拍、荒诞不经的奉承亦时有所见,这并不利于演员对艺术的不断探索。
“捧角几”毕竟是畸形社会里一种病态现象。我们的宣传应该是真实的、科学的、健康的。一句话,实事求是才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