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中国煤矿文工团新排演的古装历史话剧《赵武灵王》,谁不为赵武灵王的奋发图强精神所感动呢?感动之余,你可曾想到,至今在河北邯郸,竟还保存着一处与赵武灵王有关的历史遗迹“武灵丛台”呢!它位于邯郸北郊的丛台公园,布局精巧,结构奇特,总为游人所叹服。一九六一年,郭沫若同志登台观景后,感概万千,当即挥笔书写了:“邯郸市内赵丛台,秋日登临曙色开”的佳句。
武灵丛台建于公元前300多年,它的建立,是有胆有略,眼光远大的赵武灵王极力推行“胡服骑射”政策的一个胜利。何为“胡服骑射”?《史记》等书均有记载。那是赵武灵王刚刚继承王位不久,赵国还很弱小的时候,在公元前307年的一天,赵武灵王对大臣楼缓说:“我国北有燕国,东有东胡,西有林胡、楼烦、秦、韩等国,中间还有中山,四面皆敌,很不安全。、如果我们没有强大的兵力,国家随时都可能灭亡。我打算从改革服装着手,进而改变打仗的方法,你认为如何?”楼缓是赵武灵王的忠实帮手,马上表示同意。赵武灵王把赵国当时穿的袖子长,腰肥、领口宽、下摆大的长袍,仿照胡人的衣样,改成小袖短褂,腰里系皮带,脚上穿皮靴。这样,做事方便,打仗灵活。至于打仗的方法,赵武灵王主张学习胡人骑马射箭,不单单依靠步兵,不能让骏马仅仅拉笨重的战车。
这种大胆的改革,除了楼缓、肥义等少数大臣同意外,大多数臣子包括赵王的叔父和公子成,都是反对的。认为这样做,是背圣贤之道,是把中原的文化、礼仪扔掉了。赵武灵王坚持自己的正确主张,反复给臣子们做工作,他指出:“服者,所以便用也;礼者,所以便事也。圣人观乡而顺宜,因事而制礼,所以利其民而厚其国也。……乡异而用变,事易而礼异。是以圣人果可以利其国,不一其用;果可以便其事,不同其礼。儒者一师而俗异,中国同礼而教离,况于山谷之便乎?”。意思是,只要对人民对国家有利,法律、礼仪都是可以根据需要来变的,不能墨守陈规陋俗。
赵武灵王说服众人后,带头穿胡服登朝上殿,带头骑马学射箭。不久,全国上下不分贫贱,都穿上胡服。赵国军队也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训练出成队的骑兵。
实行胡服骑射仅仅七年的赵国,战斗力大大提高,不但把中山、林胡、楼烦收服了,还把自己的势力,向很远的雁门、云中一带扩张。
这一系列重大的胜利,赵武灵王决定要大大庆贺一番,便大兴土木,修建丛台,以便在台上观看歌舞表演和军事操作。因为丛台是赵武灵王所建,故又名“武灵王台”。
两千多年来,这个丛台虽然历经风雨,遭受了很大破坏,但经过建国三十年的多次整修,仍不失其雄伟壮观之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