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班由女演员串演的戏曲称之为“髦儿戏”。髦儿戏实始自上海租界,清同治十一年《海上竹枝词》中即有“吉祥街却不寻常,惟见行人站两旁,忽听一声锣鼓响,髦儿戏正闹头场罗句,但词中所指并京剧,上海最早出现女子京班。约在光绪庚寅(1890年)前后,有美仙茶园开设在二马路(今名九江路)。即为清一色女演员而演京剧者。不过当时她们只能演些减头去尾的唱工戏,既拙于表演又没有武功。到了光演一减头去尾的唱功戏,既拙于表演又没有武工。
到了光绪庚子(1900)以后,上海胡家宅有一家群仙茶园,增加了武戏,有武郭凤仙,武工纯熟能打出手,继之又出现女武生小宝珊、宁小楼、小春来等人,但多演的是《白水滩》、《狮子楼》一类短打戏,此为髦儿戏班演武戏之嚆失。
当时最出名的女演员饰唱老生的吴新宝,她因获清室巨宦盛宣怀之赏识,声名大噪。据说吴新宝演《捉放曹》时,配曹操的女花面并不勾脸,只用黑纸剪成浓眉式样插在鬓角而已。
光绪末叶,上海髦儿戏斑盛行一时,人才辈出,有老生恩晓峰、小兰英,翁梅倩,且角郭少娥、金月梅。冯月娥以及高家班,王家班等等,以宝善街的丹桂茶园营业最盛.继之就有大新街的丹凤茶园为与“丹桂”竞争。向租界工部局领得男女合演执照,名为合班而不合演,实际阳奉阴违,事为工部局侦知而把该园执照吊销,于是男女合演在上海公共租界销声嚣迹长达十年之久。而法租界却秉势而起,先有法大马路(今金陵中路)上之凤舞台,后有郑家大桥共舞台,均以男女合演为号召。一代女优王克琴、张文艳、露兰春、碧云霞、琴雪芳、吕美玉,孟小冬等脱颖而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