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京剧小生缺乏,以致不少京剧团,因缺小生,使得旦角窝工,演不上戏。因此,一些老观众不禁追念起昔日的姜妙香、叶盛兰采,深为小毕行当的青黄不接、人材匮乏而隐忧。
近年来,不太常露演的叶少兰——叶盛兰之子,颇引人注目。一曲《谢瑶环》(与杜近芳合演)声震四座,一出《群英会》(与袁世海、冯志孝合演)身手不凡,实为当前京剧小生的佼佼者。目前,在纪念梅兰芳的演出中,他与杜近芳合演《断桥》,一段西皮散板和流水,刚亮清脆,神完气足;手眼身步可称上乘,台风健美,英气勃勃。观众报以一次次热烈掌声。这掌声不仅仅因为叶少兰颇有乃父风范,从他身上看到叶门有后,叶派艺术有传人;更重要的是,对这样一位当前少见而又奇缺的小生人才,不能不为之兴奋、激动。
叶少兰六十年代受业于中国戏曲学校,并随其父学艺。毕业后,一度专任教学。少兰近年嗓音恢复,在舞台上崭露头角,有一鸣惊人之势。但,平心而论,少兰的功底、造诣、能戏,若与其父的成就相比,还有一定距离。叶盛兰之当年所以独步一时,那是学得苦,会得多,功夫深,官衣生、穷生、儒生、扇子生、雉尾生,发冠生,无一不精,周瑜、李存孝、罗成、吕布、华云龙(《九江口》)固为绝活;张君瑞、梁山伯,莫稽、安骥也非同凡响,真是文武昆乱不挡。
相形之下,少兰的戏还少,也还有求精余地。更不知象《石秀探庄》《雅观楼》《罗成叫关》《白门楼》《十三妹》《陆文龙》《锤震金蝉子》等叶氏杰作,少兰能否胜任?更让人担忧的是:少兰演出实践太少了。据说他已担任导演工作,与观众见面不多。这对观众,对少兰以致对京剧事业都是个损失。表演大师是台上演出来的,不常登台唱戏又何谈历练成材!何况,少兰的艺术还不够精博,已年近四十,所余时间不多,艺术上再出不来也就难以出来啦!机不可失,时不再来。
衷心期望少兰能多演戏,多实践,而能“青于兰”。过去叶盛兰能够迅速成材,除其本身条件外,还与他青年时同马连良等名家合作获益匪浅分不开。今日的叶少兰,又何止于叶少兰,何尝不需要如此。总之,要想方设法促成叶少兰这样难得的人才真正成材,而不要使其昙花一现后而悄然无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