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43期上李刚毅同志《忆唐韵笙老师》一文,引起我对唐先生的回忆。
抗战胜利之后和建国初期,唐韵笙常到上海演出。我那时看了不少他演的戏,留给我的美好印象一直忘不了。他有个外号叫“关外麒麟童”,这是指他的做工讲究。举个例子:他演《走麦城》刮骨疗毒一场,照《三国演义》的描写,关羽“饮酒食肉,谈笑奕棋,全无痛苦之色”。唐先生演至华佗刮骨时,既神态自若地同马良用心下棋,又让盔头上的珠球随着华佗动作的节奏轻轻抖动、飒飒作响。这使观众马上懂得关羽感到了手术的疼痛,但能忍着。这比小说的描写反而更加真实地表现了关羽的大勇精神。
他不但做工好,唱工也极好。他有好嗓子,唱起来激越苍凉,非常动听。演《铡美案》包公,在天蟾舞台四层楼上,听起来字字真切。那时没有“麦克风”,他的唱真个声震屋字。演《逍遥津》唱“带剑上殿欺寡人”的“寡”字,他甩了一个腔,先摇曳直上。后宛转低回,转入“人”字,把汉献帝的一腔悲愤都倾吐出来了。他还能自己编戏。在服饰、扮相上,他也有不少改进。他是戏曲界难得的多面手。希望他的传人多写点回忆录,使他的艺术创造能多为后人所了解、所继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