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曼玲是一位艺宗程砚秋先生的青衣后起之秀。她在继承和发扬程派术艺上独具风采,别树一帜,深受文艺界和广大观众的赞赏。
立雪程门的演员多以与先生嗓音条件相似者为宜。张曼玲天生一副极好的亮嗓子,照理说不适宜学,也很难学好侧重于哀怨低沉的程腔。然而,她深然程派艺术之奥妙,由心摩神追而终致非学不可。她坚信:闷嗓子可以唱程派,亮嗓子更可以唱程派。果然,经二十年的摸索实践,她真的走出了一条以亮嗓子唱程派的奇特道路。观众听后无不承认她是地道的“程派”,却又感到新奇、振奋、别有滋味和动人心弦。
张曼玲本来是学花旦和刀马旦的,五六年毕业于中国戏曲学校。这以前,她始终未能接触程派。直到六。年底,由于老校长史若虚的发现和引导,才如愿以偿,改学程派。史校长不仅慧眼识人,而且一开始就提出用高嗓唱程派的创议。张曼玲首次将程腔用于《洪母骂畴》中洪妻的演唱,收到良好的效果。接着,她向程派传人王吟秋和李世济老师分别学演了《平地风波》《火焰驹·打路》和《三击掌》《陈三两》等戏,受到观众的肯定。
周总理于百忙中多次观看了她的演出,给以亲切的关怀和鼓励。六一年底,她随中国实验京剧团去上海演出,《陈三两》风靡一时。她牢牢把握住人物思想感情的复杂变化,结合自己的特长,将程派艺术的风神表现得十分得体。一段“家住山东在临清”唱得观众回肠荡气,心波随之翻涌,无不动容、喝采。一出文戏,能产生如此强烈的艺术效果,这在今天也是不可多见的。
六二年她调到中国京剧院四团后,拜赵荣琛为师,学了《荒山泪》《锁麟囊》《玉堂春》《骂殿》等程派戏,在表演、身段、水袖、声律、唱法上得到进一步提高。
七九年她去香港演出,与杨秋玲、刘长瑜一起被港澳同胞盛赞为“齐芳并艳三枝花,俨然当年梅、荀、程。”
回顾张曼玲立志学程的过程,她有两点精神很可宝贵。一是坚持发挥自己的特长,那怕是老师所不具备的;二是坚持用流派艺术的精髓为自己新的艺术实践服务。她认为这决不是离经叛道或不尊重老师,相反正是自己继承和发扬流派艺术所应尽和可能尽的职责。时代在前进,艺术要发展,学生总要演老师没演过的戏,走老师没走过的路,敢于标新立异,超越前人,才是继承和发扬流派的宗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