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网站首页 | 玲珑空间 | 梨园漫步 | 艺苑芳华 | 曲海泛舟 | 菊坛文萃 | 影视世界 | 粉墨春秋 | 精彩影音 |  管理登录 |   
       
 
 
 
玲珑珍藏资料:下载 在线查看 今天是:
您现在的位置: 玲珑戏曲艺术网 >> 艺苑芳华 >> 梨园群英 >> 正文
 
 
 

用户信息

 
 
 

热门文章

 
普通文章于世文先生点滴
普通文章[组图]回忆李慧芳的点滴
普通文章文革中的马连良
普通文章追忆坤生翘楚王则昭
普通文章鲜灵霞枯木逢春
普通文章[图文]侯宝林津门求教筱少卿
普通文章一出25个旦角的红楼大戏
普通文章孙岳印象
普通文章厉慧良赵松樵与天津京剧
普通文章我所认识的骆玉笙
 

推荐文章

 
推荐文章[图文]独具特色的六岁红
推荐文章李慧芳:四度重演《洪湖赤卫队》
推荐文章于连泉与筱派艺术
推荐文章[图文]评剧刘派传人----新翠霞
推荐文章[组图]筱派男旦陈永玲
推荐文章试谈王玉磬的演唱艺术
推荐文章[组图]哈宝山的“配角艺术”
推荐文章[组图]陈春:津城遍听梆子腔
推荐文章忆河北梆子表演艺术家银达子
推荐文章莲小君:我的师父爱莲君
 

相关文章

 
介绍著名评剧演员小花玉兰
[图文]小花玉兰:华美动听唱民生 分享到:
|
小花玉兰:华美动听唱民生
内容提要:1954年,民营北京群众评剧团的当红主演小花玉兰不顾父亲反对,毅然放弃高薪加入国营北京市评剧团并迅速成为剧团三大台柱之一,一时传为佳话。有一次,周恩来总理在北京饭店接见印度访问团,团里特派她和花月仙在招待宴会为外宾演唱《拜月记》选段,受到周总理的高度评价。

文章来源:天津日报    文章作者:佚名    摄影作者:    浏览量:4185    更新时间:2013-1-28

小花玉兰 评剧前身是明、清时期流行于河北省滦县、迁安、玉田、三河及天津宝坻一带农村的莲花落,俗称“蹦蹦戏”或“落子戏”,又有“平腔梆子戏”、“唐山落子”、“奉天落子”等称谓。早期评剧角色只有小生、小旦、小丑,故又称“三小戏”。声腔也较简单,后受到河北梆子和京剧等剧种影响,逐渐发展成为行当齐全、声腔丰富的大剧种,广泛流行于东北、华北地区,在云、贵、陕、青等省也有分布,被誉为中国第二大剧种。

评戏始祖成兆才率“庆春班”进津演出后,评戏在天津逐渐发展起来,至上世纪30年代进入鼎盛期,以女艺人李金顺、刘翠霞、白玉霜、爱莲君为代表形成四大流派。2006年,评剧入选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耄耋之年的小花玉兰并未陶醉在昔日的巨大荣光里。她依然每日奔波在家与剧院之间,以艺术顾问和总导演的身份为她唯一的入室弟子——26岁的刘洛含指点着经典剧目《凤还巢》的排演。

一辈子离不开舞台的小花玉兰出生在评戏之家。母亲是上世纪30年代就已声名远播的花玉兰,父亲是曾经做科6年先学旦角后改小生的陈艳楼。小花玉兰从小因天赋超群而被父母寄予厚望,从8岁起就在母亲经常上演的《黄氏女游阴》一剧中扮演娃娃生。15岁正式随父母学戏,虽然在唱念上已颇具功力,但为了进一步提高她的表演水平,父母又不惜重金聘请昆曲大师白云生亲自指点,使得她16岁时就能独挑大梁,在全国各地主演了《凤还巢》、《宝龙山》等多部剧目。在与北京群众评剧团签约的几年间,小花玉兰积攒了旺盛人气,拥趸无数,每次演出场场爆满。高强度的演出让她累到肋膜积水,她利用幕间休息在后台吃上几片止疼片,然后照常登台。

1954年,民营北京群众评剧团的当红主演小花玉兰不顾父亲反对,毅然放弃高薪加入国营北京市评剧团并迅速成为剧团三大台柱之一,一时传为佳话。有一次,周恩来总理在北京饭店接见印度访问团,团里特派她和花月仙在招待宴会为外宾演唱《拜月记》选段,受到周总理的高度评价。在艺术探索上,小花玉兰是个追求完美和永不止步的人。在北京市评剧团的几年里,她潜心创腔,精心揣摩人物,精雕细刻了《牛郎织女》、《拜月记》、《搜书院》、《陈妙常》等十几部传统戏。她说,演人物不能演自己,必须根据人物心理特点揣摩角色的唱腔和动作。移植不是照搬,只有取长补短、不断出新才能进步。不管演出多么密集,她都坚持抽时间到文化夜校上课,以此丰富文化知识,提高艺术修养。

1958年,天津市评剧院着手组建时,小花玉兰受邀加盟并担任主演,同时带来了她的代表剧目《牛郎织女》、《二度梅》、《拜月记》、《吕布与貂蝉》、《凤还巢》等。转年她就带团南下3个月巡回演出,在上海名角云集的“人民大舞台”赢得了观众的满堂喝彩。1979年,她主演的《鸳鸯被》获天津市剧目展演演出奖;1986年,她主演的《夕阳红》获天津市首届戏剧节优秀主角奖;1992年,她主演的《西厢记》获全国40家广播戏曲节目展播评比一等奖,这些证书像一串脚印永远刻在了小花玉兰的从艺之路上。

与其他戏剧形式相比,评戏最大的亮点也是最难修习的地方就是唱功。另外,善于表现现实生活也是评剧的一个突出特点。由于剧目内容基本上以反映下层官吏、市民阶层、农民阶层生活为主,关注的是普通人命运,展现的是市民家庭的情感世界,反映的是百姓日常生活,所以具有大众文化属性,而作为评戏发祥地的天津,又为这个剧种注入了丰富多彩的运河文化元素,蕴含着天津的地域性信仰和习俗。

在天津市评剧院如鱼得水的小花玉兰百说不厌这样一句人生体会:“世上万事靠学习,只要有雄心什么都能做成。”她坚信没有白费的辛苦,“就像小时候父亲天天督促我们写小楷抄剧本,结果后来就在戏里派上了用场。在《苏小妹》和《人面桃花》中,我反串小生,都有当场写字的场景,因为有书法基础,我就能应付下来,当初父亲不经意的一个决定反倒成了我的绝活儿。”小花玉兰常给学生们现身说法,她始终认为入门靠先天条件,提升靠后天努力。没有几十年如一日的勤学苦练和舞台感觉绝不可能成名成家。对于一个演员来说,艺不压身是永恒的真理。她要求学生既然献身舞台,就要练出真本事。以前演出,哪有现在的麦克风,只有两个立杆话筒摆在台前,但是演员的声音必须打到最后一排。小花玉兰的老戏迷都爱这样说:“听小花玉兰唱戏不用看字幕,她的戏字正腔圆入耳入心。”

从1980年起,德艺双馨的小花玉兰当选第六届天津市政协委员,而后又连任第七、八、九、十届天津市政协常委。1992年,为了给青年演员更多演出机会,她主动告别难以割舍的舞台和观众,调入1987年成立的天津市表演艺术咨询委员会,全身心投入到培养评剧接班人的事业之中。文艺界素有“不养小不养老”的说法,但小花玉兰似乎打破了这个规律,年轻时能挑大梁,中年时带徒传艺,年老时发挥余热。她不做挂名顾问,而是经常去剧院帮着学生雕琢剧本、完美唱腔、创新动作,就连她曾经演出无数场的经典剧目,也要一字一句地从一场到末场重新梳理一遍才算放心。她说:“‘艺术家’三个字千钧之重,它不是自封的,而是观众捧起的,为了他们,我愿意继续奉献。”她希望将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所学毫无保留地传给学生,让他们将评戏的精华弘扬下去。

专家点评

蒋连升(天津评剧院院长)

评剧是中华民族艺苑中一朵绚丽的奇葩,自评剧鼻祖成兆才创立评剧至今已有百余年历史。由于评剧受众面极为广泛,因此具有大众文化的特征。评剧发源于唐山,但发祥兴盛于天津,使得一些民间艺人云集天津发展,经过衍变将天津铸造成培养评剧名家的摇篮。

评剧的文本选材关注普通人的生活命运,从民间角度切入,内容多为反映普通家庭、婚姻和伦理情感内涵的剧目。戏剧语境通俗易懂;戏曲故事与百姓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评剧在艺术审美上遵循戏曲写意的美学原则,在艺术表现上,虚实相生,悲喜圆融,在表演上以四大艺术流派演唱风格为主。

评剧曾与京、昆、梆并称四大剧种。评剧艺术要在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新形势下重新焕发艺术魅力,就必须在坚守传统基础上进行多方位创新。近年来,天津评剧院以出人、出戏、打造精品力作为宗旨,排演了以《凤阳情》、《寄印传奇》、《赵锦棠》为代表的诸多优秀剧目,先后荣获中宣部第十一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第十三届“文华大奖”、2009年—2010年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十大精品剧目”等重大奖项并培养出新时期评剧领军人物和新的艺术流派。

文章录入:戏迷知音    责任编辑:戏迷知音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友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玲珑戏曲艺术网 Copyright ©2002 - 2014
    设计维护:戏迷知音 站长电话: 13072009574 QQ:9082114
    联系信箱[email protected]
    请您尊重他人劳动成果,转载本站资源时,请注明出处与作者